通家文举过(孔李通家)(典故)

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融幼有异才。年十岁,随父诣京师。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,不妄接士宾客,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,皆不得白。

融欲观其人,故造膺门。语门者曰;‘我是李君通家子弟。’门者言之。膺请融,问曰:‘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思旧乎·’融曰:‘然。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,而相师友,则融与君累世通家。’众坐莫不叹息。”

后汉·孔融十岁时,曾登门拜访河南尹李膺,自称是通家子弟。李膺不明,请他进来问原因。

他说:您祖先李老君和我祖先孔夫子就是师友关系。后遂用为世交之典,亦称美儿童聪慧。

唐·李端《赠神童》诗:“不是通家旧,频劳文举过。”唐·柳宗元《弘农公以硕德……献五十韵以毕微志》诗:“通家殊孔李,旧好即潘杨。”注:弘农公杨凭是柳宗元的岳父。

为您推荐

【通家至好】成语解释及古文出处

通家:世交。 指两家世代交往,非常友好。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记载,融十岁时,想见河南尹李膺,便自谓是李膺的通家子弟,门人告诉李膺;“膺请融,问曰:‘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?’融曰:‘然。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,而相师..

通家文举过(孔李通家)(典故)

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融幼有异才。年十岁,随父诣京师。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,不妄接士宾客,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,皆不得白。 融欲观其人,故造膺门。语门者曰;‘我是李君通家子弟。’门者言之。膺请融,问曰:‘高明祖父..

停云落月(典故)

《陶渊明集》《停云》诗四首其二:“停云霭霭,时雨濛濛。八表同昏,平陆成江。有酒有酒,闲饮东窗。愿言怀人,舟车靡从。 ”《序》云:“停云,思亲友也。” 唐·杜甫《梦李白》诗二首其一:“死别已吞声,生别常恻恻。江南瘴疠地,..

同车(典故)

桐封(桐圭,剪桐)(典故)

《吕氏春秋·重言》:“成王(周武王之子,名姬诵)与唐叔虞(名虞,周武王之子,成王弟)燕居(闲居),援梧(一作桐)叶以为珪(珪,或作圭,古代作为瑞信的玉),而授唐叔虞曰:‘余以此封汝。’叔虞喜,以告周公(武王弟,因成王幼,摄朝政),周公以请..

桐江钓叟(典故)

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严光传》:“严光宋子陵,一名遵,会稽余姚人也。少有高名,与光武同游学。……除谏议大夫,不屈,乃耕于富春山。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。”唐·李贤注引顾野王《舆地志》:“七里濑在东阳江下,与严陵濑相接..

桐乡吏(桐乡葬)(典故)

《汉书·朱邑传》:“朱邑字仲卿,庐江舒人也。少时为舒桐乡啬夫,廉平不苛,以爱利为行(爱利,对人仁爱,不与人争利),未尝笞辱人,存问耆老孤寡,遇之有恩,所部吏民爱敬焉。……初邑病且死,属其子曰:‘我故为桐乡吏,其民爱我,必葬我桐乡。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