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醪(典故)

《吕氏春秋·顺民》:“越王(勾践)苦会稽之耻,……下养百姓以来其心,有甘脆,不足分,弗敢食;有酒,流之江,与民共之。”

这里把酒“流之江”,并与民共之,实际上就是类似投醪故事的记载。关于“投醪”的故事,见《文选》卷三五张协(景阳)《七命》:“单醪投川,可使三军告捷”下唐李善注引《黄石公记》曰:“昔良将之用兵也,人有馈一箪之醪,投河,令众迎流而饮之。夫一箪之醪,不味一河,而三军思为致死者,以滋味及之也。”

投箪醪于河水中,使将士迎流而饮,其意义不在于“饮酒”本身,而在于此举说明将领能关怀体恤士卒,故虽醪味未及,却能激励将士勇敢赴战。后因以“投醪”比喻与军民同甘共苦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“今人归吾,吾何忍弃去”下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曰:“追景升之顾,则情感三军;恋赴义之士,则甘与同败。

观其所以结物情者,岂徒投醪抚寒、含蓼问疾而已哉!”

为您推荐

投卵(典故)

《孙子·势篇》:“兵之所加,如以碬(注:音duàn,磨刀石)投卵者,虚实是也。” 以石击蛋,蛋破无疑。以此比喻以强攻弱,必胜无疑。又,亦比喻形势极端危险。 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大之与小,强之与弱也。犹石之投卵,虎之啖(注:音d..

投马箠(典故)

《旧唐书·封常清传》:“臣请走马赴东京,开府库,募骁勇,投马箠(chuì马鞭)渡河,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。” 投马箠渡河,是封常清极言军旅之众,意思是每个兵士投一根马鞭到河中,便可阻断流水,使大军得以渡河。其义与“投鞭断..

投袂而起(典故)

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闻之,投袂而起,屦及于窒皇,及于寝门之外,车及于蒲胥之市。 ” 投袂(mèi):投,挥动;袂,袖子。“投袂而起”,意谓振衣袖而起。 形容决心奋起逐敌,义无反顾。 章炳麟《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》:“犹谓..

投木桃报琼瑶(典故)

投蜺(典故)

《后汉书》卷五四《杨震传》附杨赐:“……今复投蜺,可谓孰矣。案《春秋谶》曰:‘天投蜺,天下怨,海内乱。’”蜺,音ní。 古时相传,虹有雌雄之分,雄者为虹,色鲜红;雌者为蜺,色暗。 并以为天空出现蜺是不祥之兆,主天下生怨海内大..

投弩(典故)

《艺文类聚》卷六〇引《华阳国志》“邓芝(蜀汉新野人,为大将军,性刚简廉洁,善恤士卒)征涪陵,见玄猨抱子在树上,引弩射之,中猨母。其子为拔箭,以木叶塞创。芝乃叹曰:‘吾违物之性,其将死矣!’投弩水中。 ”此事又见《晋书·五..

投签警睡(典故)

《陈书·世祖纪》:“每鸡人伺漏,传更签于殿中,乃敕送者,必投签于阶石之上,令锵然有声,云:‘吾虽眠,亦令惊觉也。’” 南朝陈文帝,姓陈名蒨,庙号世祖,因艰难创业,知民疾苦,性明察简约。他作了皇帝,仍勤于政务,一夜内刺闺(官名)取外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