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湘(沉湘、投汨)(典故)

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:屈原不见用于楚王,乃“至于江滨,被发行吟泽畔。”作《怀沙》之赋。“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。”“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,汉有贾生,为长沙王太傅,过湘水,投书以吊屈原。”

战国时,屈原在楚怀王时任左徒、三闾大夫,因主张联齐抗秦,受到靳尚等人的诬陷,顷襄王时再遭谗毁,眼见国政腐败,无力挽救,遂投汨罗江而死。后用为咏屈原之死的典故。

唐·孟浩然《自浔阳泛舟经明海》诗:“观涛壮枚发,吊屈痛沉湘。”唐·李白《行路难三首》其三诗:“子胥既弃吴江上,屈原终投湘水滨。”唐·李白《书情题蔡舍人雄》诗:“投汨笑古人,临濠得天和。”

为您推荐

投枣掷栗(典故)

《南史·萧琛传》载:梁武帝萧衍在西邸时,与琛是旧交,琛在梁历任左户(度支尚书的属官,掌管境内的计帐户籍等事)、度支二尚书(朝廷掌管财政收支的官)、侍中(侍从皇帝,出入宫庭,司应对顾问之事。 至魏晋后,实际已相当于宰相)等..

投杼(曾参杀人)(典故)

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载;甘茂对秦武王说:“……昔者曾子处费(鲁邑,属东海郡)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(名,字;族,姓)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..

图反之诮(典故)

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初,晋侯之竖头须,守藏者也(注:晋侯,晋文公;竖,未成年之孩童;守藏,保管财物)。其出也,窃藏以逃,尽用以求纳之。及入,求见。公辞焉以沐。谓仆人曰(以下头须语):‘沐则心覆,心覆则图反(意思是说,沐发低头,其心..

图南(南图)(典故)

图穷匕见(典故)

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载: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,赴秦行刺秦王。 他到了秦国,买通秦王宠臣蒙嘉,通过蒙嘉报告秦王,说荆轲携带樊于期的人头和燕国的督亢地图,前来奉献。 “奉王闻之,大喜。乃朝服,设九宾(指陈设繁缛,行九宾大礼于庭..

投瓮(典故)

宋·邵伯温《邵氏闻见前录》卷六:“国初,赵普中令为相。于厅事坐屏后置二大瓮,凡有人投利害文字,皆置中,满即焚于通衢。” 宋代赵普任宰相时,在厅堂屏风后面放了两只大瓮,凡有利害关系的文书,阅后都投入瓮里,满了就拿到大街..

涂山女歌(典故)

《吕氏春秋·音初》:“禹行水(注:原作“功”,从《文选·南都赋》注引改为“水”),见涂山之女,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。 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。女乃作歌,歌曰:‘候人兮猗!’实始作为南音。” 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