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《太平御览·皇王部·女娲氏》(卷七八)引《风俗通》:“俗说天地开辟,未有人民,女娲抟黄土作人。剧务力不暇供,乃引绳于泥中,举以为人。故富贵者,黄土人也;贫贱凡庸者,絙(gēng绳)人也。”
原是古代神话传说,后用为典故,比喻人类社会的开始。
唐·李白《上云乐》诗:“女娲戏黄土,团作下愚人,散在六合间,濛濛若沙尘。”
-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!
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桓宣武命袁彦伯(袁宏字)作《北征赋》,既成,公与时贤共看,咸嗟叹之。王珣在位云:‘恨少一句,得写字足韵当佳。’袁即于坐揽笔益云:‘感不绝于余心,泝流风而独写。 ’公谓王曰:‘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。’..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载:春秋时,晋公子重耳为避骊姬之乱,曾流亡到国外,在楚国,他曾得到楚成王的收留与帮助。 楚成王问他,你如能返回晋国作了国君,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·晋公子重耳回答说: “若以君之灵,得反晋国,晋、楚治..
宋·王君玉《国老谈苑》卷二:“鲁宗道以孤直遇主公家之事(注:即执政),知无不为,每中书罢归私宅,别居一小斋,绘山水,题曰‘退思岩’,独游其间,虽家人罕接焉。”又宋·叶廷珪《海录碎事》卷十一“臣职”上“宰相”:“鲁宗道为执政..
《太平御览》卷四〇九引后汉·蔡邕《琴操》:“《三士穷》者,其思革子之所作也。其思革子、户文子、叔衍子三人相与为友,闻楚成王贤好士,三人俱往见之,于豪嵚岩之间,卒(猝)逢飘风暴雨,俱伏于空柳之下,衣寒粮乏,度不能俱活。三人..
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吞舟之鱼,砀而失水,则蚁能苦之。” “吞舟之鱼”,是极言鱼大可以吞舟。后泛指庞然大物。亦用以比喻伟大的贤人。汉·贾谊《吊屈原赋》:“彼寻常之污渎兮,岂容吞舟之鱼。” “吞舟之鱼”又可用以比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