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晋书·周传》:“初,敦之举兵也,刘隗劝帝(晋元帝司马睿)尽除诸王(刘隗,东晋大臣,他任镇北将军,握青、徐、幽、平四州军事大权,与王导、王敦势力相对立,颇受元帝信任),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,值将入,导呼谓曰:‘伯仁,以百口累卿!’直入不顾。
既见帝,言导忠诚,申救甚急,帝纳其言。喜饮酒,致醉而出。导犹在门,又呼。不与言,顾左右曰:‘今年杀诸贼奴,取金印如斗大系肘。’既出,又上表明导,言甚切至。导不知救己,而甚衔之。
敦既得志,问导曰:‘周、戴若思南北之望,当登三司,无所疑也。’导不答。又曰:‘若不三司,便应令仆邪·’又不答。敦曰:‘若不尔,正当诛尔。’导又无言。导后料检中书故事,见表救己,殷勤款至。
导执表流涕,悲不自胜,告其诸子曰:‘吾虽不杀伯仁,伯仁由我而死。幽冥之中,负此良友!’”
公元三二二年(晋元帝永昌元年),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起兵造反。刘隗乘机向元帝建议应尽杀王氏。王敦的堂弟王导恳求周援救,周虽竭力保奏王导无罪,但王并不知,以此对周心怀愤懑。
待王敦攻入建康后,争求对周的处理意见时,王导沉默不语。王敦便将周杀死。后王导翻检宫中的文书档案时,发现了周援救的表章,于是痛感辜负了良友,悲不自胜。后因用为辜负良友内疚悲痛之典。
《幼学琼林》卷二“朋友宾主”:“面前便失人,刘巴不与张飞语(见“不与张飞语”条);事后方思友,周还厪(似应作觐)王导悲。”
为您推荐
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渡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,乡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,亦去职还家,书刺谒规,规卧不迎,既入而问:‘卿前在郡食雁美乎·’有顷,又曰:‘王符在门。’规素闻符名,乃惊遽而起,衣不及带,屣履出迎,援符手而还,与同坐极欢..
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(孟子)曰:‘四境之内不治,则如之何·’(齐宣)王顾左右而言他。”
孟子和齐宣王论道,问其他问题时宣王都很痛快地回答。可是孟子问到国内不治该怎么办,齐宣王无法回答,东拉西扯地扯到别的话题上去。..
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王修龄(王胡之字)尝在东山,甚贫乏。陶胡奴(即陶范,小字胡奴,陶侃第十子,官光禄勋)为乌程令,送一船米遗之。却不肯取(却,推辞),直答语:‘王修龄若饥,自当就谢仁祖(谢尚字)索食,不须陶胡奴米。’”
晋王胡..
五代后晋·刘昫等《旧唐书·杨炯传》:“炯与王勃、卢照邻、骆宾王以文词齐名,海内称为王杨卢骆,亦号为‘四杰’。炯闻之,谓人曰:‘吾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。’当时议者,亦以为然。”
初唐“四杰”中,杨炯对王杨卢骆的排列次序..
《晋书·王湛传》附王承:“王承(湛子)字安期,太原晋阳人。清虚寡欲,无所尚修。……仕东海太守,政尚清净,不为细察。
小吏有盗池中鱼者,纲纪推之,承曰:‘文王之囿与众共之,池鱼复何足惜耶!’……其从容宽恕若此。”
西晋王承..
《汲冢周书》中有《王会篇》。
《旧唐书·南蛮传》:“中书侍郎颜师古奏言:‘昔周武王时,天下太平,远国归款,周史乃书其事为《王会篇》。”
《王会篇》所记述的是边远地方少数民族各国使臣向周王朝输诚朝拜的盛况。后借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