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门(典故)

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家》:“魏勃父以善鼓琴见秦皇帝。及魏勃少时,欲求见齐相曹参,家贫无以自通,乃常早夜埽(通扫)齐相舍人(舍人,古代官名,战国及汉朝初年王公贵官都有舍人。据颜师古注《汉书》说,舍人是亲近左右的通称,此当指看门人)门外。

相舍人怪之(之,指代未见人扫而门外自洁的事),以为物(唐·司马贞“索引”注引姚氏云:“物,怪物。

”)而伺之,得勃。勃曰:‘愿见相君,无因,故为子埽,欲以求见。’于是舍人见勃曹参(使魏勃得以谒见曹参),因以为舍人。

一为参御(一,专一;御,驾驭车马。此说专为曹参赶车),言事,参以为贤,言之齐悼惠王(他是高祖刘邦与外妇曹夫人所生之子,名刘肥,封为齐王)。

悼惠王召见,则拜为内史(古代官名。此实为诸侯王国协助政事的官吏。)。”

魏勃为见曹参,家贫没有办法,只得以“扫门”的劳作来讨好看门人,以求其帮助谒见。后因以“扫门”用作求谒权贵的典故。唐·王维《重酬苑郎中》诗:“仙郎有意怜同舍,丞相无私断扫门。”

为您推荐

啬神养和(典故)

《后汉书·周磐传》:“公府三辟,皆以有道特征,磐语友人曰:‘昔方回、支父啬神养和,不以荣利滑其生术。吾亲以没矣,从物何为·’遂不应。”唐·李贤注:“《列仙传》曰:‘方回,尧时隐人也。尧聘之,练食云母,隐于五祚山……’《高士..

杀敌致果(典故)

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狂狡辂(yà通迓)郑人,郑人入于井,倒戟而出之,获狂狡。君子曰:‘失礼违命,宜其为禽(通擒)也。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,杀敌为果,致果为毅。 易之,戮也。’” 春秋时郑宋交战,宋人狂狡倒转兵器救出落井的郑..

杀伐之气(典故)

《孔子家语·辨乐》:“子路鼓琴,孔子闻之,谓冉有曰:‘甚矣由之不才也!夫先王之制音也,奏中声以为节,流入于南,不归于北。夫南者生育之乡,北者杀伐之域。故君子之音,温柔居中,以养生育之气……小人之音则不然,亢丽微末,以象杀伐之..

色斯举矣(典故)

杀妻求将(典故)

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吴起者,卫人也,好用兵。尝学于曾子,事鲁君。齐人攻鲁,鲁欲将吴起,吴起取(通娶)齐女为妻,而鲁疑之。吴起于是欲就名,遂杀其妻,以明不与(亲附)齐也。鲁卒以为将。 将而攻齐,大破之。” 吴起杀妻求将,..

杀人不见血(典故)

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六:“堂堂八尺躯,莫听三寸舌,舌上有龙泉,杀人不见血。”龙泉,剑名。“杀人不见血”,本指杀人不露一丝血痕。比喻有的人专事鼓簧摇舌,拨弄是非,以恶语伤人,危言杀人。后多用以形容杀人手段极其阴险歹毒..

杀人不眨眼(典故)

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八“圆通缘德禅师”:“宋大将军曹翰入庐山寺(因征胡则渡江而到此地),缘德禅师不起不揖。 翰怒诃曰:‘长老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·’师熟视曰:‘汝安知有不惧生死和尚邪!’” 后因以“杀人不眨眼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