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伐之气(典故)

《孔子家语·辨乐》:“子路鼓琴,孔子闻之,谓冉有曰:‘甚矣由之不才也!夫先王之制音也,奏中声以为节,流入于南,不归于北。夫南者生育之乡,北者杀伐之域。故君子之音,温柔居中,以养生育之气……小人之音则不然,亢丽微末,以象杀伐之气。”

子路弹琴,音调亢厉而威猛。

孔子认为这不是温柔居中的养生之气,而是充满杀伐之气的北方之声。后用为咏战乱之典。

唐·杜甫《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》诗:“耳闻读书声,杀伐灾仿佛。”

为您推荐

杀妻求将(典故)

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吴起者,卫人也,好用兵。尝学于曾子,事鲁君。齐人攻鲁,鲁欲将吴起,吴起取(通娶)齐女为妻,而鲁疑之。吴起于是欲就名,遂杀其妻,以明不与(亲附)齐也。鲁卒以为将。 将而攻齐,大破之。” 吴起杀妻求将,..

杀人不见血(典故)

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六:“堂堂八尺躯,莫听三寸舌,舌上有龙泉,杀人不见血。”龙泉,剑名。“杀人不见血”,本指杀人不露一丝血痕。比喻有的人专事鼓簧摇舌,拨弄是非,以恶语伤人,危言杀人。后多用以形容杀人手段极其阴险歹毒..

杀人不眨眼(典故)

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八“圆通缘德禅师”:“宋大将军曹翰入庐山寺(因征胡则渡江而到此地),缘德禅师不起不揖。 翰怒诃曰:‘长老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·’师熟视曰:‘汝安知有不惧生死和尚邪!’” 后因以“杀人不眨眼..

杀李园(典故)

杀人者死,伤人者刑(典故)

《吕氏春秋·去私》(卷一):“墨者有钜子腹居秦,其子杀人。 秦惠王曰:‘先生之年长矣,非有他子也,寡人已令吏弗诛矣。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。’腹对曰:‘墨者之法曰:杀人者死,伤人者刑。此所以禁杀伤人也。 夫禁杀伤人者,天下之..

杀生之柄(杀生之权)(典故)

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:“擅杀生之柄,通壅塞之涂,权轻重之数,论得失之道,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,谓之术。”柄:权力。能够执掌生杀大权,善于疏通壅塞的蔽政与言路,足以权衡轻重缓急,懂得如何为得,如何为失,使得朝廷内外的真的、假的情况..

杀蛇(断蛇)(典故)

汉·贾谊《新书》卷六“春秋”:“孙叔敖之为婴儿也,出游而还,忧而不食。 其母问其故,泣而对曰:‘今日吾见两头蛇,恐去死无日矣(这句是说恐怕离死没有几天了)。’其母曰:‘今蛇安在·’曰:‘吾闻见两头蛇者死,吾恐他人又见,吾已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