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彘教子(典故)
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,其母曰:‘女(汝)还,顾反(返)为女杀彘。’妻适市来(适,往;适市来,往市归来),曾子欲捕彘杀之,妻止之曰:‘特与婴儿戏耳。’曾子曰:‘婴儿非与戏也。婴儿非有知也,待父母而学者也;听父母之教,今子欺之,是教子欺也。

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,非所以成教也。

’遂烹彘也。”

曾参教子有方,“杀彘”就是一例。他懂得身教胜于言教,从心理上说,儿童天真纯洁,他们总是把大人的特别是父母的言行,作为榜样,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,不能言而无信,以免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摧残;其次,孩子思想幼稚,性格单纯,他们不可能像大人一样去理解成人的话的真正用意,往往表现出单纯、认真,为了不欺骗孩子,也不使孩子养成欺骗的习惯,曾子便把彘杀了,烹熟给孩子吃。后以此用为重视子教的典故。

为您推荐

山鸡舞镜(典故)

南朝宋·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三:“山鸡爱其毛羽,映水则舞。魏武(曹操)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而无由。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(照)形而舞不知止。 遂乏死。 韦仲将为之赋其事(“其事”,一本作“甚美”)。” 后因以“山..

山神请(典故)

南朝梁·释慧皎《高僧传》卷六《晋庐山释昙邕》:昙邕弟子昙果“梦见山神求受五戒,果曰:‘家师在此,可往咨受。’后少时,邕见一人着单衣帢,风姿端雅,从者二十许人,请受五戒。邕以果先梦,知是山神,乃为说法授戒。 ” 五戒,释教..

山阳锻(锻柳)(典故)

《晋书·嵇康传》:嵇康拜中散大夫,居山阳。 “性绝巧而好锻。宅中有一柳树甚茂,乃激水圜之,每夏月,居其下以锻。”“初,康居贫,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,以自赡给。颍川钟会,贵公子也,精练有才辩,故往造焉。 康不为之礼,而锻不辍..

山阴会(山阴游)(典故)

山阴清婿(置面首)(典故)

《宋书·前废帝纪》:“山阴公主淫恣过度,谓帝曰:‘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,俱托体先帝。陛下六宫万数,而妾唯驸马一人,事不均平,一何至此!’帝乃为公主置面首(指男妾、男宠)左右三十人。” 南朝宋山阴公主淫欲过度,她曾向宋前废..

山涛识量(山公鉴)(典故)

《晋书·山涛传》:“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,每一官缺,辄启拟数人,……涛所奏甄拔人物,各有题目,时称《山公启事》。” 《文选》卷三十八南朝梁·任彦升(昉)《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》:“在魏则毛玠公方,居晋则山涛识量。”..

山贼(典故)

《南史·谢灵运传》:“寻山陟岭,必造幽峻,……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,直至临海,从者数百。临海太守王琇惊骇,谓为山贼,末知灵运乃安。” 谢灵运继承先人遗产极厚,又有‘山癖’,故在幽峻山岭处开山修路,兴师动众,以致太守误为山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