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眼(典故)

《魏书·杨播传·附杨逸》:“逸为政爱人,尤憎豪猾,广设耳目。其兵吏出使下邑,皆自持粮。人或为设食者,虽仕闇(同暗)室,终不进。

咸言杨使君有千里眼那可欺之!”

北魏·杨逸任光州刺史时,廉政爱民,憎恨属员巧取豪夺的现象,于是广设耳目予以监督。其下属因公外出时都自带干粮,不敢吃请,都说杨逸有千里眼,即使在暗处吃请也瞒不过他。

后因以“千里眼”用为明察及远的典故。

明·王九思《中山狼院本杂剧》:“便是千里眼也不知我在里面。”

为您推荐

千里姻缘一线牵(典故)
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四回:“依老孙说,你在这里也好,自古道‘千里姻缘似线牵’。” 古代传说,月下老人常为人间男女冥冥中作媒,只要他把红绳拴系在男女二人足上,即使远隔千里,也不论遇到多少曲折,终不得挣脱而成为夫..

千年调(典故)

唐·王梵志《富者办棺木》诗:“有钱但着用,莫作千年调。”又《世无百年人》诗:“世无百年人,强作千年调。打铁作门限,鬼见拍手笑。 ”事又见唐·范摅《云溪友议》卷十一。 千年调,出王梵志诗,后用比喻世人作长久打算。..
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(千里始足下)(典故)

《老子》六十四章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。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 《云笈七签》卷四〇:“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,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乃至功成德就,白日升天。”千里的引程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。 比喻事情的..

千亩业(典故)

千金弃(典故)

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林回弃千金之璧,负赤子而趋。或曰:‘为其布与(布,财帛)·赤子之布寡矣;为其累与·赤子之累多矣。弃千金之璧,负赤子而趋,何也·’林回曰:‘彼以利合,此以天属(天性相贯通)也。 ’” 林回,假国逃难的贤人。..

千人活(典故)

《汉书·元帝后传》:“(王)贺字翁儒。为武帝绣衣御史,遂捕魏郡群盗坚卢等党与,及吏畏懦逗留当坐者,翁儒皆纵不诛。它部御史暴胜之等奏杀二千石,诛千石以下,及通行饮食坐连及者,大部至斩万余人,语见《酷吏传》。 翁儒以奉使不..

千顷陂(万顷陂、叔度陂、君家叔度)(典故)

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:“黄宪字叔度,汝南慎阳人也。……郭林宗少游汝南,先过袁闳,不宿而退;进往从宪,累日方还。或以问林宗,林宗曰:‘奉高之器,譬诸汎滥,虽清而易挹;叔度汪汪若千顷陂,澄之不清,淆之不浊,不可量也。’”《世说新语·德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