牵裾(引裙)(典故)

《三国志·魏书·辛毗传》:“帝(魏文帝曹丕)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。时连蝗民饥,群司以为不可,而帝意甚盛。毗与朝臣俱求见,帝知其欲谏,作色以见之,皆莫敢言。

毗曰:‘陛下欲徙士家,其计安出·’帝曰:‘卿谓我徙之非邪·’毗曰:‘诚以为非也。

’帝曰:‘吾不与卿共议也。

’毗曰:‘陛下不以臣不肖,置之左右,厕(置)之谋议之官,安得不与臣议邪!臣所言非私也,乃社稷之虑也,安得怒臣!’帝不答,起入内;毗随而引其裾(衣襟),帝遂奋衣不还,良久乃出,曰:‘佐治(辛毗字),卿持我何太急邪·’毗曰:‘今徙,既失民心,又无以食也。’帝遂徙其半。



三国时魏人辛毗直言敢谏,刚直不阿。有一次魏文帝曹丕在蝗灾民饥的情况下,要从冀州向河南移民十万户。朝臣都认为不可行,但都不敢说话。只有辛毗,据理力争。

曹丕不愿听他说,便起身入内,辛毗跟在后面拉住衣襟(牵裾)还一直和他说话。

后因以“牵裾”常比喻直臣苦谏。

杜甫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》诗:“牵裾惊魏帝,投阁为刘歆。”(按:汉·扬雄投阁本因歆子刘棻事,为趁韵故改作刘歆。)

为您推荐

倩女离魂(典故)

唐·陈玄祐《离魂记》传奇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:唐人张镒家住衡州,有一个女儿名叫倩娘,外甥名叫王宙。 王宙自幼聪明伶俐,镒就答应把女儿嫁给他。长大以后,倩娘与王宙更是相互爱慕,共盼关睢之乐。 谁知张镒后来又把女儿许配..

强将手下无弱兵(典故)

宋·苏轼《题连公壁》:“俗语云:‘强将手下无弱兵’,真可信。吾观安国连公之子孙无一不好事者,此寺当日盛矣。”在英勇的将领率领下不会有懦怯的战士。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能干的队伍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三〇回:“..

强龙不压地头蛇(典故)
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五回:“行者道:‘你也忒不自重了,更不让我远乡之僧。——也罢,这正是‘强龙不压地头蛇’。” 强龙,指从外地到来的英雄好汉或强人;地头蛇,指独霸一方的地方恶势力。 此语意为:外地的强者虽然厉..

强项令(强项)(典故)

强中更有强中手(典故)

元·无名氏《衣袄车》一折:“他若是相持厮杀统戈矛,端的是强中更有强中手。” 在本领高强的人中还会有更强的对手。比喻技艺或谋略无止境。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:“正是:强中更有强中手,莫向人间夸大口。”..

强作解人(典故)

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谢安年少时,请阮光禄道白马论。为论以示谢,于时谢不即解阮语,重相咨尽。阮乃叹曰:‘非但能言人不可得,正索解人亦不可得!’” 晋时阮裕为谢安讲解战国公孙龙的《白马论》,谢因不解一再..

黔娄不慕荣利(典故)

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鲁黔娄妻》:“其妻曰:‘昔先生,君尝欲授之政,以为相国,辞而不为,是有馀贵也;君尝赐之粟三十钟(钟是古量单位,一说十釜为一钟。晋杜预注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“釜十则钟”,说是六斛四斗),先生辞而不受,是有馀富也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