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尚书大传·周传·梓材》:“伯禽与康叔朝于成王,见乎周公,三见而三笞之。二子有骇色,乃问于商子曰:‘吾二子见于周公,三见而三笞之,何也·’商子曰:‘南山之阳有木名桥,南山之阴有木名梓,二子盍往观焉。’于是二子如其言而往观之,见桥木高而仰,梓木晋而俯。
反以告商子,商子曰:‘桥者,父道也;梓者,子道也。’”
周公的儿子伯禽和周公的小弟康叔,三次朝见周公,三次都受到鞭笞。他们不明白为什么,便去请教商子。商子让他们去南山上看看桥和梓这两种树生长的情况。
他们回来说桥树高仰,梓树低俯。商子于是开导他们说,桥树象征父道的尊严,梓树象征子道的俯就。你们见周公时,没有长幼之序,因此而受到体罚。
后因以“桥梓”为咏父子尊卑之道的典故。
宋·许月卿《次韵董玉如大章携先集吏访》诗:“桥梓风流满腹经,桂花香里识魁名。”
为您推荐
周代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:“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,领如蝤蛴,齿如瓠犀,螓首蛾眉。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”
这是《硕人》的第二章,是写庄姜体貌之美:手如白软的嫩茅,皮肤好像凝结的膏脂,颈恰如长白的蝤蛴,牙齿一似整齐的瓠瓜子儿,蝉..
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周穆王大征西戎,西戎献锟铻之剑,火浣之布。其剑长尺有咫,炼钢赤刃,用之切玉如切泥焉。”晋·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二《异产》:“《周书》曰:西域献火浣布,昆吾氏献切玉刀。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,刀切玉如蜡。
布,汉..
《南史·王弘传》附王融:“(王融)诣王僧佑(南齐人,字胤宗,善《老》《庄》,工草隶,官至黄门侍郎),因遇沈昭略(南齐人,字茂隆,使酒仗气,为高帝萧道成所赏识,及高帝即位,迁官侍中),未相识。昭略屡顾盼,谓主人曰:‘是何少年·’融殊不平..
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·三戒·序》(卷一九):“吾恒恶世之人,不推己之本,而乘物以逞。或依势以干非其类,出技以怒强,窃时以肆暴,然卒迨(dài及)于祸。”
原文记述了一个寓言故事,说永州地方有一人家禁止打鼠,鼠恣意为害。后..
关于“窃玉”,旧说多举唐·杨贵妃窃宁玉笛事为据。
《杨太真外传》:“明皇与兄弟同处,妃子窃宁王(注:唐睿宗长子)玉笛吹之。”此说不妥。
据《雍熙乐府》卷八[南吕·一枝花]“子弟收心”套曲有“郑生玉窃,韩寿香拈”语,又..
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楚将子发(或作子反)喜欢宴请有某种特殊本领的人。
楚有善于偷窃的人往见子发,子发以礼待之。不久,齐伐楚,楚军败,齐军愈强。
楚大夫计尽,善偷者自愿效力,先偷得齐将军之帷,再偷其枕,三偷其簪。“齐师闻之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