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左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和“闵公元年、二年”载:春秋时,鲁国公子庆父是鲁庄公的庶兄。
庄公死后,庄公的长子公子般被立为国君。庆父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,他派人杀死公子般,另立公子开(公子般的异母弟)为国君,这就是鲁闵公。
齐桓公是鲁闵公的舅父,为了支持闵公,便帮助在公子般被杀时逃到陈国的季友(鲁庄公同母兄弟,曾支持公子般继位),回到鲁国为相。闵公元年冬,齐桓公又派齐国大夫仲孙湫,到鲁国以吊慰为名,了解情况。仲孙湫通过调查,发现庆父野心勃勃,鲁国政局不稳,预计正酝酿着大的祸患。他回国后对齐桓公说:“不去庆兄,鲁难未已。”认为不杀掉庆父,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。
果然,闵公(又作“湣公”)二年,庆父又杀死公子开。
于是季友只得带着闵公的弟弟公子申逃到邾国去。
后来,庆父在国内臣民的反对下,逃到莒国,自杀身死。
公子申在齐桓公的支持和叔父季友的辅佐下,得以返国继位,这就是鲁僖公(或作“釐公”)。至此,鲁国的内乱才趋于平息。
后来,人们把“庆父”当作灾难与祸患的代称,常以“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”喻指祸首不除,国家就不会安定,人民就不能安享太平。
《毛泽东选集》第四卷《南京政府向何处去·》:“逮捕并严惩那些坚决反对和平、积极破坏和谈、积极准备抵抗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推进的反革命首要。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。战犯不除,国无宁日。
这个真理,难道还不明白么·”
为您推荐
晋·王嘉《拾遗记》卷九《晋时事》:“又屑沉水之香为尘末,布象床上,使所爱者践之,无迹者赐以真珠百琲;有迹者节其饮食,令身轻弱。故闺中相戏曰:‘尔非细骨轻躯,安得百琲真珠。’……”
晋·石崇用香为尘末,布象床上,令爱姬等..
唐韦绚《刘宾客嘉话录》:“某所居安邑里口有鬻(yù卖)饼者,早过户,未尝不闻讴歌而当垆,兴甚早。一旦召之与语,贫窘可怜,因与万钱,令多其本,日取饼以偿之。欣然持镪(qiǎng钱串)而去。
后过其户,则寂然不闻讴歌之声,谓其逝矣,及..
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下·赵壹传》:“赵壹字元叔,汉阳西县人也。……而恃才倨傲,为乡党所摈,乃作《解摈》。后屡抵罪,几至死,友人救得免。壹乃贻书谢恩”,书中录有《穷鸟赋》一篇,以自拟。
东汉赵壹屡遭治罪之不幸,赖有友人相救,..
唐·韩愈《荆潭唱和诗序》:“夫和平之音淡薄,而愁思之声要妙;欢愉之辞难工,而穷苦之言易好也。”
宋·欧阳修《梅圣俞诗集序》:“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。夫岂然哉·盖世所传诗者,多出于穷苦人之辞也。凡士之蕰其所有,而..
《孙子·军争篇》:“穷寇勿追,此用兵之法也。”
《后汉书·皇甫嵩传》:“兵法,穷寇勿追,归众勿迫。”
孙子兵法上论述与敌作战时指出,对于走投无路的残敌,不应过分追击,以防垂死反扑,给己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
也借喻不可..
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十一:“范文正公守边日,作《渔家傲》乐歌数阕,皆以‘塞下秋来’为首句,颇述边镇之劳苦。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。”
塞主,指边州守军的主帅。宋代范仲淹守延州,作《渔家傲》词,极状西北边地的荒寒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