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·季氏》:“陈亢(字子禽,孔子的学生)问于伯鱼(鲤字伯鱼,他是孔子的儿子)曰:‘子亦有异闻(特殊的教诲)乎·’对曰:‘未也。尝独立(指孔子),鲤趋而过庭,曰:“学《诗》乎·”对曰:“未也。”“不学《诗》,无以言。”鲤退而学《诗》。
他日又独立,鲤趋而过庭,曰:“学《礼》乎·”对曰:“未也。
”“不学《礼》,无以立。”鲤退而学《礼》。——闻斯二者。’陈亢退而喜曰:‘问一得三:闻《诗》,闻《礼》,又闻君子之远其子(指对儿子毫无偏私亲近,一如普通的门人学生)也。
’”
这段话的意思是:陈亢问伯鱼,说,你的父亲对你有什么特殊的教诲吗·伯鱼说,没有。
他只是常常督促我学《诗》,学《礼》。
认为不学《诗》,则不通事理,不能应对说话;不学《礼》,则不知规矩,不能立身行事:就是这么两点。陈亢听了很高兴,他认为问一得三,听到了学《诗》,学《礼》的道理,还知道君子并不偏私自己的儿子,和门人学生同样教训的啊!
后因以“趋庭”“鲤庭”作为承受父教的代称。
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他日趋庭,叨陪鲤对;今晨捧袂,喜托龙门。”杨汝士《宴杨仆射第》诗:“文章旧价留鸾掖,桃李新阴在鲤庭。”
为您推荐
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梁·刘孝标注引(晋·裴启)《语林》:“谢镇西酒后于槃案间为洛市肆工鸲鹆舞,甚佳。”
《晋书·谢尚传》:“谢尚字仁祖,……善音乐,博综众艺。司徒王导深器之,比之王戎,常呼为‘小安丰’,辟为掾。
袭父爵..
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二三引《幽明录》(南朝宋·刘义庆撰):“晋司空桓豁在荆〔州〕,有参军五月五日剪鸜鹆舌(按:剪字原在五月五日前,此据他书引文改正),教令学语,遂无所不名。顾参军善弹琵琶,鸜鹆每立听移时,又善能学人语声。司空..
《庄子·则阳》:“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,未尝不始于是之,而卒诎之以非也。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。”
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……君子哉蘧伯玉!邦有道,则仕,邦无道,则可卷而怀之。’”
春秋卫国大夫蘧伯玉..
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。”汉·高诱注:“伯玉,卫大夫蘧瑗也。今年所行是也,则还顾知去年之所行非也。岁岁悔之,以至于死,故有四十九年非。
”
蘧瑗,春秋时卫国大夫,是一个很有德行的人。
据..
《诗经·邶风·新台》:“燕婉之求,籧篨不鲜。……燕婉之求,得此戚施。”
旧说,卫宣公为其子伋聚妻于齐,而闻其女美欲自娶,乃作新台于河上而求之。国人厌恶此种行为,而作此诗来讽刺卫宣公。意思是说,齐女本求与伋为燕婉之好,..
《管子·桓公问》:“黄帝立明台之议者(明台,传说中黄帝听政之所),上观于贤也;尧有衢室之问,下听于人也。”
明台,是传说中黄帝听政之所,主要是征求贤达者的意见。衢室,原指修筑于通衢大道旁之室,为了便于倾听民言,后泛指帝王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