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楚·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客有歌于郢中者,其始曰《下里》、《巴人》,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;其为《阳阿》、《薤露》,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;其为《阳春》、《白雪》,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;引商刻羽,杂以流徵,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。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
楚襄王听了别人的流言,责问宋玉行为是否有所不检点。宋玉用国中有人唱雅俗不同曲调的歌和者多寡不同作比,说明“曲高弥寡”的道理,借以表明自身行为清高,不同于流俗,故而得不到大家的赏识。后因用以比喻人品、言论或作品越高雅艰深,知音也就越少。
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·续篇》第五回:“我在省城,只听人称赞靓云,从没有人说起逸云,可知道曲高和寡呢!”
为您推荐
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秦始皇帝游会稽,渡浙江,梁与籍俱观,籍曰:‘彼可取而代之也。’”
原以“取而代之”形容夺取别人的权位或利益而代替他,后泛指用某一事物而替代另一事物。
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新的世故》..
《后汉书·窦融传附窦固传》:“……固、忠至天山,击呼衍王,斩首千余级。呼衍王走,追至蒲类海。……”蒲类海今名婆悉海,在今庭州蒲昌县东南也。
东汉显宗时,奉车都尉窦固及骑都尉耿忠曾出兵天山,追击匈奴呼衍王至蒲类海。..
唐·柳宗元《柳先生集·读韩愈所着毛颖传后题》:“世之模拟窜窃,取青妃白,肥皮厚肉,柔筋脆骨,而以为辞者之读之也,其大笑固宜。”
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,主张为文要博采众长,自铸伟文,反对盲目崇古和模仿剽窃。柳氏所言“取青..
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。”
大自然赐于人们的宝藏永远取用不尽。因以“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”形容十分丰富。也作“取之不竭”..
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适遇牧马童子,问涂焉……黄帝曰:‘夫为天下者,则诚非吾子之事,虽然,请问为天下。’小童辞。黄帝又问。小童曰:‘夫为天下者,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!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!’”
黄帝在襄城之野遇一牧马小童,问..
战国·庄周《庄子·秋水》:“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。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辨牛马。”唐·杜甫《秋雨叹》其二:“去马来牛不复辨,清泾浊渭何当分。”
杜甫诗意出自《庄子》,“去马来牛”意为河水暴涨,两岸距离增大,隔河望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