却死香(返生香、返魂香、惊精香)(典故)

汉·东方朔《海内十洲记·聚窟洲》:“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,地方三千里,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,去东岸二十四万里,上多直仙、灵官,宫第比门,不可胜数,及有狮子、辟邪、凿齿、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。洲上有大山,形似神鸟之象,因名之为‘神鸟山’。山多大树,与枫木相类,而花叶香闻数百里,名为‘反魂树’。

扣其树,亦能自作声,声如群牛吼,闻之者皆心震神骇。伐其木根心,于釜中煮,取汁更微火煎如黑状,令可丸之,名曰‘惊精香’,或名之为‘震灵丸’,或名之为‘反生香’,或名之为‘震檀香’,或名之为‘人鸟精’,或名之为‘却死香’,一科六名。

斯灵物也,香气闻数百里,死者在地,闻香气乃活,不复亡也。”可参阅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八六“妖异部”“魂魄”引东方朔《十洲记》。

据东方朔《海内十洲记》说,西海聚窟洲上生长着一种象枫树一样的树,这种树名叫“反魂树”。树的花和叶极香,在数百里之外都可以闻到。

如果取树根的木心加水在锅中煮,取汁再用微火熬成糖饴状,然后制成丸,这就是“惊精香”,又叫做“反生香”、“却死香”等等。

这种灵丹,香气远闻数百里,人死了,一闻到这种香气,便立刻能够复活。

这些虽然都是无稽之谈,但作为一个古代故事,后以“却死香”、“返生香”、“返魂香”等常用为还魂复活的典故。

唐·李商隐《李义山诗集》卷四《寓怀》诗:“草为回生种,香缘却死薰。”即用此事为典。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八回《芙蓉女儿诔》:“洲迷聚窟,何来却死之香·海失灵槎,不获回生之药。”

宋·王禹偁《芍药》诗:“羽客谱传尸解术,仙家重燕返魂香。”

为您推荐

却睡草(典故)

汉·郭宪《洞冥记》三:“有五味草,初生味甘,花时味酸,食之使人不眠,名曰却睡草。未多国献此草。” 据传说载记,有一种草名叫五味草,在不同的生长期味道不同,此草所含的某种成分,有兴奋精神的作用,故食之能使人不睡。 唐·张..

雀呼啄粟(典故)

《论语·公冶长》皇侃义疏:“别有一书名论释曰:‘公冶长在狱六十日,卒日有雀子缘狱栅上相呼啧啧,治长含笑。 吏启主:冶长笑雀语,是以解鸟语。主教问冶长:雀何所道而笑之·冶长曰:雀鸣啧啧,白莲水边,有车反覆黍粟,牡牛折角。收敛..

却行求前(典故)

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,往古者所以知今也。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,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,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。” 韩婴认为,如果只看到古人失败的教训,而不能做到从历史的借鉴中,找到实现..

却月眉(典故)

鹊镜(典故)

《太平御览》卷七一七引《神异经》:“昔有夫妻将别,破镜,各执半以为信。其妻与人通(私通)。其镜化鹊飞至夫前,其夫乃知之。 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,自此始也。” 南朝陈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夫妻相别曾破镜为信物,因夫妻相爱,..

鹊绕(鹊栖、鹊飞)(典故)

《文选》卷二十七、三国·魏武帝(曹操)《短歌行》: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。” 三国魏诗人曹操在《短歌行》诗中,用“乌鹊绕树,无枝可依”来比喻人民流离之苦。后用以比喻无栖身之地。 唐·杜甫《奉赠..

鹊桥相会(牛女鹊渡)(典故)

(一)《艺文类聚》“岁时部”引《续齐谐记》:“桂阳成武丁有仙道,谓其弟曰:‘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,诸仙悉还宫。 ’弟问曰:‘织女何事当渡河·’答曰:‘织女暂诣牵牛’。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也。”(按:今本《续齐谐记》所载,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