染指(典故)

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楚人献鼋(大鳖,又名团鱼)于郑灵公。公子宋(字子公)与子家(归生)将见。子公之食指动,以示子家,曰:‘他日我如此,必尝异味。’及入,宰夫(掌管膳食的小官吏)将解鼋(此指把熟鼋分解开,以便于食用),相视而笑。公问之,子家以告。及食大夫鼋,召子公而弗与也。子公怒,染指于鼎,尝之而出。



后因以“染指”比喻沾取非所应得的利益。唐皮日休《酒中十咏·酒床》诗:“开眉既压后,染指偷尝处。”

“染指”又称“染鼋”。唐·黄滔《谢试官(代)》:“非敢染鼋,所希留马,干渎清严,下情不任湟惕屏营(惶惧的样子)之至。”(见《黄御史集》卷七)

为您推荐

穰侯宠(典故)

《史记·穰侯列传》:“穰侯魏冉者,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。……昭王少,宣太后自治,任魏冉为政。” 秦时,秦昭王母宣太后的弟弟魏冉,辅佐幼主,大权在握,封为穰侯。 后遂用为咏贵戚专宠之典。 唐·陈子昂《感遇诗三十八首》(..

穰苴(典故)

《史记·司马穰苴列传》:“司马穰苴者,田完之苗裔也。……景公召穰苴,与语兵事,大说之,以为将军,将兵捍燕晋之师。监军庄贾期而后至,遂斩庄贾以徇三军。三军之士皆振栗。克敌后,尊为大司马。 ” 春秋时,齐人田穰苴以精通兵..

攘羊(典故)

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叶公语孔子曰:‘吾党有直躬者(党,乡;直躬,躬行直爽),其父攘羊(攘,趁机盗窃),而子证之。’……” 父亲偷了人家的羊,儿子出来揭发证实,这本是很直爽很正确的事。但下文孔子从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出发,认为子言父..

攘羭(典故)

冉耕之疾(典故)

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伯牛有疾,子问之,自牖执其手,曰:‘亡之,命矣夫!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!’” 冉耕字伯牛,他是孔子的学生。 伯牛得了重病,孔子去探视,从窗口外伸手和他握别,叹说,如果真是不行了,这岂非天命啊!这么好的人,偏偏得了这..

让梨(含“让枣推梨”)(典故)

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融幼有异才”李贤注引“融家传”:“(融)年四岁时,每与诸兄共食梨,融辄引小者。 大人问其故,答曰:‘我小儿,法(按照道理和规矩的意思)当取小者。’由是宗族奇之。”(事又见《文士传》) 《南史·王泰..

让枣推梨(典故)

唐·李延寿《南史·王泰传》:“年数岁时,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。群儿竞之,泰独不取。问其故,对曰:‘不取,自当得赐。 ’由是中表异之。”祖母散枣,兄弟群起争抢,唯泰推让。 晋张隐《文士传》:“孔融兄弟七人,融第六,幼有自然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