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愿”之求(乞如愿)(典故)

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四:“庐陵欧明,从贾客,道经彭泽湖。每以舟中所有,多少投湖中,云:‘以为礼。’积数年。后复过,忽见湖中有大道,上多风尘。有数吏,乘车马来候明,云:‘是青洪君使要。

’须臾达,见有府舍,门下吏卒,明甚怖。吏曰:‘无可怖。

青洪君感君前后有礼,故要(音yāo,同邀)君。必有重遗(wèi,赠)君者。

君勿取,独求‘如愿’耳。

’明既见青洪君,乃求‘如愿’。

使逐明去。如愿者,青洪君婢也。

明将归,所愿辄得,数年,大富。”

旧题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十“如愿”:“有商人过清湖,见清湖君,君问所需,商曰:但乞如愿。君许之,果得一婢。

如愿即其名也。商有所求,悉能致之。后因正旦(正月初一),如愿晚起,商人挞之,走入粪壤(可作肥料的灰土)中不见。今人正旦,以细绳系绵人投粪扫中,云乞如愿。”

此事又见唐·徐坚《初学记》卷十八引《录异传》,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九二“欧明”引《博异录》。

“如愿”的故事,广泛流行于晋和南北朝时。说的是从前庐陵地方,有一个商人欧明,每逢船经过彭泽湖时,常投一点东西给湖神。

一次,他又从湖中经过,忽然湖水中现出一条大道,湖神派了车马官员前来迎接他,要报答他的恩德。到了水府,湖神问他要什么,欧明说只要“如愿”就够了。

湖神便把婢女“如愿”赐给他。带回家后,果然事事如愿,不几年,欧明便成了富翁。

后因以此用为祝愿事事如愿的典故,“乞如愿”便演变成为除夕或元旦祝新年如意的风俗。

宋·黄庭坚《常父答诗有煎点径须烦绿珠之句复次韵答》诗:“政当为公乞如愿,作笺远寄宫亭湖(宫亭湖,据《荆州记》说即彭泽湖,宫亭即彭蠡泽)。”(见《豫章集》卷三)

宋·范成大《打灰堆词》:“除夜将阑晓星烂,粪扫堆头打如愿。”(见《石湖集》卷三十)

为您推荐

孺子贫(孺子才)(典故)

《后汉书·徐稚传》:“徐稚字孺子,豫章南昌人也。家贫,常自耕稼,非其力不食。恭俭义让,所居服其德。屡辟公府,不起。” 东汉人徐稚字孺子,自幼务农,虽德才超群却不应征聘,被誉为高士。后以“孺子贫”代指贤才高士。 唐·于..

襦袴恩(典故)

《梁书·昭明太子传》:“昭明太子萧统每霖雨积雪,遣心腹左右,周行闾巷,视贫困家,有流离道路,密加赈赐。又出主衣锦帛,多作襦裤,冬月以施贫冻。” 梁朝昭明太子萧统在严冬时,制作棉衣拯救无衣贫民。后遂用为施恩于民之典。 ..

襦袴之歌(五袴歌)(典故)

《后汉书·廉范传》载:东汉廉范任蜀郡太守,改变禁民夜作的旧制,“百姓为便,乃歌之曰:‘廉叔度,来何暮·不禁火,民安作,平生无襦今五绔(注:音kù,同“袴”,长裤)。 ’” 廉范任蜀郡太守,废除禁民夜作的旧制,使百姓夜能工作,增加了..

汝南鸡(典故)

孺子可教(典故)

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良尝闲从客步游下邳圮上,有一老父,衣褐,至良所,直堕其履圮下,顾谓良曰:‘孺子,下取履!’良愕然,欲殴之。为其老,强忍,下取履。父曰:‘履我!’良业为取履,因长跪履之。父以足受,笑而去。良殊大惊,随目之。父去里..

汝人识字(典故)

明·陶珽辑《说郛续集》第四十五卷载明·刘元卿《应谐录》“万字”:“汝(古代地名,汝州在今河南临汝县境)有田舍翁,家资殷盛,而累世不识之乎。 一岁,聘楚士训(教诲,开导)其子。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,书一画训(解释)曰一字,书二..

乳母义(典故)

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魏节乳母》:“魏节乳母者,魏公子之乳母。秦攻魏,破之,杀魏王瑕,诛诸公子,而一公子不得,令魏国曰:‘得公子者,赐金千镒;匿之者,罪至夷。’节乳母与公子俱逃。 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,……曰:‘……乳母倘言之,则可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