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斗艾与三斗葱(典故)

《旧唐书·屈突通传》:“时通弟盖为长安令,亦以严整知名。时人为之语曰:‘宁食三斗艾,不见屈突盖;宁服三斗葱,不逢屈突通。’”

唐人屈突通与其弟屈突盖,为人性情严肃,大概是因为怕他们治事威猛的缘故,故当时民谣说宁愿食服三斗(言其多)苦涩辛辣的葱艾,也不愿遇到他们。

后用为咏宁受此辛而莫遭彼苦的畏避心情之典。

又《旧唐书·杨炯传》有“宁食三斗蒜,不逢杨德干”语,可见此为唐时民间多用的俗语。

宋·王庭珪《卢溪集钞·李仲孙佩轩》诗:“我思轩中人,免食三斗艾。”陈与义《简斋诗钞·别岳州》诗:“朝食三斗葱,暮饮三斗醋;宁受此酸辛,莫行岁晚路。”

为您推荐

三不知(典故)

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晋荀瑶(即智襄子)帅师伐郑,次(军队次宿)于桐丘(今河南扶沟县西二十里)。郑驷弘请救于齐……中行文子(即荀寅,又称荀文子,此时正在齐国)告成子(即陈成子,名恒)曰:‘有自晋师告寅者,将为轻车千乘以压..

三端(典故)

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七第五章:“鸟之美羽勾喙者,鸟畏之。鱼之侈口垂腴(腴,此指鱼腹下的肥肉)者,鱼畏之。人之利口赡辞者,人畏之。 是以君子避三端:避文士之笔端,避武士之锋端,避辩士之舌端。” “文士之笔端,武士之锋端,..

三寸之舌(三寸不烂之舌)(典故)

马司迁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毛〔遂〕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”三寸之舌,即舌头。据《史记索隐》注释:“《春秋纬》云:“舌在口中,长三寸。”舌为人类使用语言的重要器官,舌做灵活运动,始能发出各种声音。故以此..

三独坐(独坐)(典故)

三耳秀才(典故)

张君房《脞说》:“隋董慎为冥府追为右曹从事,仍辟常州秀才张审通管记。慎令为判,申天府。有黄衫人持天符云,所申不当。慎大怒,呼左右,取方寸肉塞其一耳。 审通遂再判之。 后有天符来云,甚允当。慎喜,命左右割去耳肉,令一小儿..

三分(典故)

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(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):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,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” 三国蜀诸葛亮未出茅庐,便料定天下“三分”之势,即形成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的局面。后以“三分”..

三分春色(典故)

宋·苏轼《水龙吟·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:“不恨此花飞尽,恨西园、落红难缀。晓来雨过,遗踪何在·一池萍碎。春色三分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。 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。” “三分春色”指整个春季的春光。后人因苏词之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