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寸之舌(三寸不烂之舌)(典故)
马司迁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毛〔遂〕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”三寸之舌,即舌头。据《史记索隐》注释:“《春秋纬》云:“舌在口中,长三寸。”舌为人类使用语言的重要器官,舌做灵活运动,始能发出各种声音。故以此形容能言善辩,极有口才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五回:“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,愿凭三寸不烂之舌,往江东说此人来降。”
《后汉书·宣秉传》:“(宣秉,字巨公)建武元年,拜御史中丞。光武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、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,故京师号曰:‘三独坐’。” “三独坐”是三个特设的座位。汉光武帝刘秀曾特许御史中丞、司隶校尉和尚书令..
张君房《脞说》:“隋董慎为冥府追为右曹从事,仍辟常州秀才张审通管记。慎令为判,申天府。有黄衫人持天符云,所申不当。慎大怒,呼左右,取方寸肉塞其一耳。 审通遂再判之。 后有天符来云,甚允当。慎喜,命左右割去耳肉,令一小儿..
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(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):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,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” 三国蜀诸葛亮未出茅庐,便料定天下“三分”之势,即形成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的局面。后以“三分”..
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 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 ’其母尚织自若也。 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..
《尚书·周书·周官》:“少师、少傅、少保,曰三孤。”旧题汉·孔安国传:“此三官名曰三孤。孤,特也。 言卑于公,尊于卿,特置此三者。”唐·孔颖达疏:“以孤副贰三公。” 周朝官制,称少师、少保、少傅为三孤。孤,是特的意思,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