觅虱(典故)

《北史·邢邵传》:“臧弟邵,字子才,小字吉,……十岁便能属文,雅有才思,聪明强记,日诵万余言……虽望实兼重,不以才位傲物,脱略简易,不修威仪,车服器用,充事而已。有斋不居,坐卧恒在一小屋,果饵之属,或置之梁上,宾至,下而共噉。天姿素质,特安异同,士无贤愚,皆能倾接,对客或解衣觅虱,且与剧谈。”

北齐邢子才,官为中书监,脱略简易,不修威仪,有时与客谈论,竟解衣觅虱,不以为意。后因用为不修威仪,作风随便的典故。

清·李晖吉、徐灒《龙文鞭影二集》下卷:“之才(或作此,即子才)觅虱,子瞻嗜蚝(宋苏轼谪居岭南,岭南产蚝,轼甚嗜之。尝与子苏过言蚝味美,令他勿为宣传,以免北方君子求谪岭南,以分其味。

蚝,即牡蛎。)。

为您推荐

糜竺收资(典故)

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四《糜竺》:“糜竺字子仲,东海朐人也。祖世货殖,家赀巨万。常从洛归,未至家数十里,见路次有一好新妇,从竺求寄载。行可二十余里,新妇谢去,谓竺曰:‘我天使也。 当往烧东海糜竺家。 感君见载,故以相语。’..

绵薄(典故)

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且越人绵力薄材,不能陆战,又无车骑弓弩之用。” 越,古代部族名,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,部落众多,有百越、百粤之称。秦汉以后逐渐与汉人融合。 所谓“绵力薄材”,是指像丝绵一样力量微弱,资质才干亦称单..

绵绵瓜瓞(典故)

《诗经·大雅·绵》:“绵绵瓜瓞,民之初生,自土沮漆。” 绵绵:连绵不断。瓞:小瓜。 土、沮、漆,均为水名。意指周朝开国的历史如大瓜小瓜那样岁岁相继不绝,至太王迁歧地,才奠定了王业。后因以“绵绵瓜瓞”用为祝颂子孙繁衍..

绵竹颂(典故)

渑池之功(典故)

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遂与秦王会渑池。秦王饮酒酣,曰:‘寡人窃闻赵王好音,请奏瑟。’赵王鼓瑟。奏御史前书曰:‘某年月日,秦王与赵王会饮,令赵王鼓瑟。’蔺相如前,曰:‘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,请奉盆缻秦王,以相娱乐。’秦..

绵上隐(隐绵山)(典故)

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晋侯赏从亡者,介之推不言禄,禄亦弗及。……遂隐而死。晋侯求之,不获,以绵上为田。” 春秋时,晋重耳因国乱出亡,返国后为晋文公,随行者都有封爵,唯遗忘介之推,他悄然退隐绵山。后遂用为弃禄退隐之典..

面从后言(典故)

《尚书·益稷》:“予违汝弼(注:弼,辅正),汝无面从,退后有言。”这段话的意思是:我若违背了道义,你当以义辅正我,不要当面听顺,背后又去报怨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作:“女无面谀,退而谤予。”这里是帝舜对禹说的话。 后以“面从后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