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辨材(七年而后知)(典故)
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载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其北则有阴林巨树,楩楠豫章。”南朝宋·裴骃《史记集解》:“豫章,大木也,生七年乃可知也。”唐·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:“按:《活人》云:‘豫,今之枕木也。章,今之樟木也。二木生至七年,枕樟乃可分别。”

豫、樟两种树木极相似,需生长七年后方能辨认区分。后因比喻贤才晚遇之典。

唐·白居易《寓意诗五首》其一:“豫樟生深山,七年而后知。”

为您推荐

七襄(典故)

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维天有汉,监亦有光。跋彼织女,终日七襄。虽则七襄,不成报章。”《文选》卷二十六南朝齐·颜延年(延之)《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》:“九逝非空思,七襄无成文。”唐·李周翰注《言我魂一夕九往,岂空自悲..

七叶贵(典故)

《汉书·金日磾传赞》:“金日磾夷狄亡国,羁虏汉庭,而以笃敬寤主,忠信自着,勒功上将,传国后嗣,世名忠孝,七世内侍,何其盛也!” 汉朝外族人金日磾(音mītī),在汉武帝朝历任高官要职,他很会处事,能得到皇帝的欢心,七世子孙皆为近臣..

七叶蓂荚(典故)

汉·班固《白虎通议》卷三《封禅》:“王者……德至地则嘉禾生,蓂荚起。……蓂荚,树名也,月一日生一荚,十五日毕;至十六日去荚,故荚阶生似日月也。” 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引晋·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说:“(蓂荚)每月朔生一荚,月半..

七月诗(典故)

妻嫂欺(妻嫂笑、惭妻嫂)(典故)

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苏秦者,东周雒阳人也。……出游数岁,大困而归。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,曰:‘周人之俗,治产业,力工商,逐什二以为务。今子释本而事口舌,困,不亦宜乎!’苏秦闻之而惭,自伤,乃闲门不出,出其书遍观之。” 战国时..

栖苴(典故)

《诗经·大雅·召旻》:“如彼岁旱,草不溃茂,如彼栖苴。”汉·毛氏传:“苴,水中浮草也。”东汉·郑玄笺:“王无恩惠于天下,天下之人如旱岁之草,皆枯槁无润泽,如树上之栖苴。” 苴,音chá。栖苴是挂在树上变枯的水草。《召旻》..

栖梧(巢梧托椅桐)(典故)

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练石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”唐·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鹓雏,鸾凤之属也。” 传说凤凰从南海飞往北海,中途只择梧桐树栖息。后用为咏身居清要之职,或用为得到庇护之典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