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录》曰:“(纪)陟字子上,丹杨人。……孙休时,父亮为尚书令,而陟为中书令,每朝会,诏以屏风隔其座。”
三国吴孙休当政时,纪陟任中书令,他父亲纪亮任尚书令。
每朝会时,诏令用屏风把两人座位隔开。后用为父子显位同朝之典。
唐·李瀚《蒙求》:“端康相代,亮陟隔座。”
-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!
《三国志·魏书·管宁传》:“管宁字幼安,长八尺,美须眉。天下大乱,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,遂与原(邴原)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。度虚馆以候之。 既往见度,乃庐于山谷。”《文选》卷三〇唐·李善注引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》曰:“人..
《南齐书·孔稚珪传》:“稚珪风韵清疏,好文咏,饮酒七八斗。……不乐世务,居宅盛营山水,凭机独酌,傍元杂事。门庭之内,草莱不剪,中有蛙鸣,或问之曰:‘欲为陈蕃手·’稚珪笑曰:‘我以此当两部鼓吹,何必期效仲举。’” 东汉陈蕃年..
《三国志·魏书·管宁传》载:三国时魏人管宁,字幼安,北海朱虚人。 ……从魏文帝黄初至魏明帝青龙年间,几次下诏书,请他出仕,他都辞不赴命。魏明帝下诏书给青州刺使程喜,询问管宁不奉诏出仕的原因,“喜上言:‘宁有族人管贡为州..
《晋书·王裒传》载:王裒父名仪为文帝司马。 后因故被司马昭所杀。裒痛父非命,未尝西向坐,示不臣朝廷。于是隐居教授,三征七辟皆不就。“母性畏雷,母没,每雷,辄到墓曰:‘裒在此。’及读《诗》至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”,未尝不三..
唐·李延寿《南史·刘峻传》:“峻,字孝标,居贫不自立,与母并出家为尼僧,既而还俗。峻好学,寄人庑(wǔ堂周的廊屋)下,自课读书。常燎麻炬,从夕达旦。 时或昏睡,(ruò燃烧)其须发,及觉复读,其精力如此。”又见《梁书·刘峻传》。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