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漦帝后(典故)

《国语·郑语》:“训语有之曰:‘夏之衰也,褒人之神,化为二龙。以同于王庭而言曰:“余褒之二君也。”夏后卜杀之,与去之,与业之,莫吉。卜请其漦而藏之,吉。乃布币而策告之。

龙亡而漦在,椟而藏之。传郊之。

及殷周莫之发也。及厉王之末,发而观之,漦流于庭,不可除也。王使妇女不伟而譟之。

化为玄鼋,以入于王府。府之童妾,未既龀而遭之,既笄而孕。当宣王时而生,不失而育。



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,许多亡国之君大都耽于淫乐,尤其沉溺于女色。一些持有唯心史观的人,往往把败坏国家的责任,错误地归咎于“女人祸水”。

这种错误说法,甚至成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种“传统观点”。这个“龙漦帝后”的典故故事,也带有这种观点的浓厚色彩。夏代末期,有二神龙蟠止于王庭,自称是褒之二君所化。夏帝占卜后,卜辞说只有把龙涎沫藏起来才吉利。夏帝使人请得“龙漦”藏在匣中,直至周厉王时才打开观看。龙漦流到庭中,化为大龟。

有一童女遇之而孕,后生下一女,弃于野外。

此女婴被一对逃避追捕的夫妇拾到,带她逃往褒地,把她养大成人,这就是褒姒。后以“龙漦”比喻祸国女子。

唐·骆宾王《为徐敬业讨武曌檄》:“燕啄皇孙,知汉祚之将尽;尤漦帝后,识夏庭之遽衰。”

为您推荐

龙鸾钗(典故)

晋·王嘉《拾遗记》卷七《魏》:“魏文帝所爱美人,姓薛名灵芸,……入宫后最宠爱。外国有献火珠龙鸾之钗,帝曰:‘明珠翡翠尚不能胜,况乎龙鸾之重。’” 三国时,外国向魏帝进献火珠龙鸾钗。魏文帝说若使美人薛灵芸(帝为其改名..

龙蟠虎踞(典故)

汉·刘歆《西京杂记》载:鲁恭王得文木一枚,我以为器,意甚玩之。 中山王为赋曰:“既剥既刊,见其文章,或如龙盘虎踞,复似鸾集风翔。” 这是以“龙盘虎踞”形容木质花纹的壮美。后用以形容地形雄观险要。常特指南京。 梁·..

龙髯与遗弓(典故)

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,龙乃上去。余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龙髯,龙髯拔堕,堕黄帝之弓。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,乃抱其弓与胡髯号(大声哭为号)..

龙蛇飞动(典故)

龙山朔雪(典故)

《楚辞·大招》:“魂乎无北!北有寒山,逴龙赩只。”东汉·王逸注:“连龙,山名也。赩,赤色,无草木貌也。言北方有常寒之山,阴不见日,名曰逴龙。 其土赤色,不生草木。 ”《文选》卷三十一南朝宋·鲍明远(照)《学刘公干体》:“胡..

龙蛇之章(典故)

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介子推从者怜之,乃悬书宫门曰:‘龙欲上天,五蛇为辅。龙已升云,四蛇各入其字,一蛇独怨,终不见处所。’文公出,见其书。 ……” 晋公子重耳因国乱而逃亡,历尽艰辛,后返晋即位,为晋文公。晋文公封赏功臣,未及..

龙跳虎卧(典故)

唐·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卷二南朝梁袁昂《古今书评》:“萧思话书走墨连绵,字势屈强,若龙跳天门、虎卧凤阁。” 南朝梁袁昂评论萧思话的书法是龙跳天门,虎卧凤阁。后因以“龙跳虎卧”喻书法遒劲,笔势奔放之典。 宋·刘克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