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鸾钗(典故)

晋·王嘉《拾遗记》卷七《魏》:“魏文帝所爱美人,姓薛名灵芸,……入宫后最宠爱。外国有献火珠龙鸾之钗,帝曰:‘明珠翡翠尚不能胜,况乎龙鸾之重。’”

三国时,外国向魏帝进献火珠龙鸾钗。魏文帝说若使美人薛灵芸(帝为其改名为薛夜来)佩饰,恐不胜其重。

后因用为咏钗,或借以咏史怀古。

宋·苏轼《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……德麟有诗见怀次韵》:“雷塘水干禾忝满,宝钗耕出馀龙鸾。”

为您推荐

龙髯与遗弓(典故)

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,龙乃上去。余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龙髯,龙髯拔堕,堕黄帝之弓。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,乃抱其弓与胡髯号(大声哭为号)..

龙蛇飞动(典故)

唐·窦《述书赋》“语例字格”:“草,电掣雷奔,龙蛇出没。 ”(见《法书要录》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七七页) 吴融《赠光上人草书歌》:“忽然飞动更惊人,一声霹雳龙蛇活。” 李白《草书歌》:“时时只见龙蛇走。” 唐朝窦(音..

龙山朔雪(典故)

《楚辞·大招》:“魂乎无北!北有寒山,逴龙赩只。”东汉·王逸注:“连龙,山名也。赩,赤色,无草木貌也。言北方有常寒之山,阴不见日,名曰逴龙。 其土赤色,不生草木。 ”《文选》卷三十一南朝宋·鲍明远(照)《学刘公干体》:“胡..

龙蛇之章(典故)

龙跳虎卧(典故)

唐·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卷二南朝梁袁昂《古今书评》:“萧思话书走墨连绵,字势屈强,若龙跳天门、虎卧凤阁。” 南朝梁袁昂评论萧思话的书法是龙跳天门,虎卧凤阁。后因以“龙跳虎卧”喻书法遒劲,笔势奔放之典。 宋·刘克..

龙听法(典故)

宋代曾慥《类说》卷十九引《幕府燕闲录》:“有僧讲经山寺,常有一叟来听,问其姓氏,曰:‘某乃山下潭中龙也,幸岁旱得闲,来此听法。’僧曰:‘公能救旱乎·’曰:‘上帝封江湖,有水不得辄用。’僧曰:‘此砚中水可用乎·’乃就砚吸水径..

龙骧下蜀(典故)

《晋书·王浚传》:“武帝谋伐吴,诏浚修舟舰。”“拜浚为龙骧将军。”太康元年,“浚自发蜀,兵不血刃,功无坚城,夏口、武昌,无相支抗。于是顺流鼓棹,径造三山。”吴主孙皓遂自缚降浚。 晋·王濬为龙骧将军,太康元年(公元二八〇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