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蛇之章(典故)

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介子推从者怜之,乃悬书宫门曰:‘龙欲上天,五蛇为辅。龙已升云,四蛇各入其字,一蛇独怨,终不见处所。’文公出,见其书。

……”

晋公子重耳因国乱而逃亡,历尽艰辛,后返晋即位,为晋文公。晋文公封赏功臣,未及介子推。

推不言,遂与母偕隐。介子推的跟随者为他鸣不平,便悬书宫门,以龙蛇为喻,提醒文公辅臣五人,四得其所,唯有介子推被遗忘。后因以“龙蛇之章”用为咏功臣遭受不公正对待之典。

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:“论曰:而苏君恩不及嗣,恭亦终填牢户。追诵龙蛇之章,以为叹息。”

为您推荐

龙听法(典故)

宋代曾慥《类说》卷十九引《幕府燕闲录》:“有僧讲经山寺,常有一叟来听,问其姓氏,曰:‘某乃山下潭中龙也,幸岁旱得闲,来此听法。’僧曰:‘公能救旱乎·’曰:‘上帝封江湖,有水不得辄用。’僧曰:‘此砚中水可用乎·’乃就砚吸水径..

龙骧下蜀(典故)

《晋书·王浚传》:“武帝谋伐吴,诏浚修舟舰。”“拜浚为龙骧将军。”太康元年,“浚自发蜀,兵不血刃,功无坚城,夏口、武昌,无相支抗。于是顺流鼓棹,径造三山。”吴主孙皓遂自缚降浚。 晋·王濬为龙骧将军,太康元年(公元二八〇..

龙骧茔(龙骧墓)(典故)

《晋书·王浚传》:“寻以谣言拜浚为龙骧将军、监梁益诸军事。”“太康六年卒,时年八十,谥曰武。葬柏谷山,大营茔域,葬垣周四十五里,面别开一门,松柏茂盛。” 西晋龙骧将军王濬死后,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为其大修坟茔。后用为咏..

龙化庙梁(梅梁)(典故)

龙文鞭影(典故)

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七:“阿难问佛云:‘外道以何所证,而言得入·’佛曰:‘如世间良马,见鞭影而行。’” 此意原指,世间良善,因受某种利欲的驱使,如良马见鞭影而行,而堕入外道。后因泛指以督促而造就人才。明·萧良..

龙阳泣鱼(前鱼)(典故)

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,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。王曰:‘有所不安乎·如是,何不相告也·’对曰:‘臣无敢不安也。’王曰:‘然则何为涕出·’曰:‘臣为王之所得鱼也。’王曰:‘何谓也·’对曰:‘臣之始得鱼也..

龙性谁能驯(龙性)(典故)

《宋书·颜延之传》:“出为永嘉太守,延之甚怨愤。乃作《五君咏》,……” 《五君咏》:(咏嵇康):“翮有时锻,龙性谁能驯·”后常以喻像龙的崛强难驯的性格,或用以喻帝心难测之典。 唐·杜甫《杜工部草堂诗笺》七《天育骠骑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