嗟来之食(典故)

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齐大饥,黔敖为食于路,以待饿者而食之。有饿者,蒙袂辑屦,贸贸然来,黔敖左奉食,右执饮,曰:‘嗟!来食!’。(饿者)扬其目而视之曰:‘予唯不食嗟来之食,以至于斯也!’从而谢焉,终不食而死。

曾子闻之曰:‘微与!其嗟也可去,其谢也可食。

’”

“嗟,来食!”相当于“嗨,过来吃!”,是不尊重的语气。

齐国闹灾荒,一个人饿得看看将死,黔敖虽向他施舍,但态度开始不够礼貌,他断然拒绝,竟至饿死。后以“嗟来之食”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。

反之把“不食嗟来之食”,当做是有骨气的表现。

晋·陶潜《有会而作》诗:“嗟来何足吝,徒没空自遗。”《后汉书·列女传·河南乐羊子妻》:“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。”

为您推荐

结髦忘忧(典故)

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刘备屯于樊城。是时曹公方定河北,亮知荆州次当受敌,而刘表性缓,不晓军事。亮乃北行见备。……备性好结眊,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,备因手自结之。 亮乃进曰:‘明将军当复有..

结绮阁(典故)

《南史·后妃传下·张贵妃传》:“至德二年,乃于光昭殿前起临春、结绮、望仙三阁,高数十丈,并数十间。其窗牖、壁带、悬楣、栏槛之类,皆以沉檀香为之,又饰以金玉……后主自居临春阁,张贵妃居结绮阁……并复道交相往来。” ..

结草河滨(典故)

晋·葛洪《神仙传》卷三《河上公》:“河上公者,莫知其姓字。汉文帝时,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。”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》卷下:“焦先,字孝然,世莫知其所出也。或言生汉末,及魏受禅,常结草为庐于河之滨,独止其中。 ” 古代隐士河..

桀犬吠尧(吠尧)(典故)

结袜(释之结袜)2(典故)

《史记·张释之列传》:“王生者,善为黄老言,处士也。尝召居廷中,三公九卿尽会立,王生老人,曰:‘吾袜解。’顾谓张廷尉:‘为我结袜!’释之跪而结之。” 王生使张释之在朝堂之上当众为自己结袜,表面上似为辱没,实则为提高其威信..

结袜(文王结袜)1(典故)
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文王伐崇(注:崇,古国名,地在丰、镐之间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称“伐崇侯虎”概指此),至凤凰虚,袜系解,因自结。太公望曰:‘何为也·’王曰:‘君与处皆其师,中皆其友,下尽其使也。 今王先君之臣,故无可使也..

接袂成帷(典故)

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临淄之途,车毂击,人肩摩,连衽成帷,举袂成幕,挥汗成雨。”袂:衣袖。帷:帷幕。衣襟可以连接成帷幕。后因以“接袂成帷”形容城市繁华,人口众多。 唐·张说《唐陈州龙兴寺碑》:“东门之下,接袂成帷,觞宛丘之上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