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颜为师(典故)

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·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(卷三四):“孟子称人之患,在好为人师。由魏晋氏以下,人益不事师。今之世不闻有师,有,辄哗笑之,以为狂人。

独韩愈奋不顾流俗,犯笑侮,收召后学,作《师说》,因抗颜而为师。”

原文是说当时的社会不尊重师道,只有韩愈不看世人的脸色严正地当老师。

后因以“抗颜为师”形容严正不屈的为师态度。

为您推荐

考槃(典故)

《诗经·卫风·考槃》:“考槃在涧,硕人之宽。”汉·毛氏传:“考,成。槃,乐也。 ”唐·孔颖达疏:“此经‘考槃’,文连‘在涧’,明硕人成乐在于此涧,谓成此乐而不去,所谓终处也。”《考槃·序》:“《考槃》刺庄公也。不能继先公之..

可望而不可即(典故)

明·宋濂《危孝子传》:“视吾贞昉,则若威风之翔千仞,可望而不可即,得与失又为何如哉。”即:接近。能够看得见却不能接近。 因以“可望而不可即”形容看来可以达到而实际很难实现。 明刘基《登卧虎山写怀二十八韵》:“白云..

咳唾成珠(典故)

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夔谓蚿曰(夔,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流波山上的一足兽。蚿,是一种百足之虫):‘吾以一足,趻踔而行(趻踔,音chěnchuō,进退不定跳跃前进),予无如矣。今子之使万足,独奈何·’蚿曰:‘不然,子不见夫唾者乎·喷则大者..

渴不饮盗泉水,热不荫恶木枝(典故)

苛政猛于虎(典故)

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孔子过泰山侧,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。夫子式而听之,使子路问之,曰:‘子之哭也,壹似重有忧者。’而曰:‘然,昔者吾舅死于虎,吾夫又死焉,今吾子又死焉。’夫子曰:‘何为不去也·’曰:‘无苛政。’夫子曰:‘小子识之..

渴睡状元(含“宰相须用读书人”)(典故)

宋·欧阳修《六一诗话》第十四则:“吕文穆公(注:宋吕蒙正,为宰相,死后谥文穆)未第时,薄游一县(薄或作尝,因忘其县名。故不称)。胡大监旦方随其父宰是县(注:此人名叫胡旦),遇吕甚薄。客有誉吕曰:‘吕君工于诗,宜少加礼。’胡问诗..

克己复礼(典故)

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”克己: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和私欲。 复礼:恢复西周奴隶制的礼法。因以“克己复礼”用为抑制自己的私欲,使言行都合于礼。汉·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克己复礼,以奉终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