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像求贤(典故)

晋·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:“武丁即位……梦天赐贤人,胥靡之衣,蒙之而来。且云:‘我,徒也。姓傅名说。天下得我者,岂徒也哉。’武丁寤而推之,曰:‘傅者,相也;说者,欢悦也。

天下当有傅我而说民者哉·’明以梦视百官。百官皆非也。

乃使百工写其形像,求诸天下。”《三国志》卷十一《魏书·管宁传》:“昔高宗刻像,营求贤哲。”

据说殷高宗武丁曾梦上天将赐贤人,名傅说。

高宗醒后命百工按梦中所见刻其形象索求。

后以此典喻指帝王求索贤才。

唐·杜牧《洛中送冀处士东游》:“好入天子梦,刻像来尔求。”

为您推荐

肯堂肯构(典故)

《书·大诰》:“若考作室,既底法,厥子乃弗肯堂,矧肯构·”孔安国传:“以作室喻治政也。 父已致法,子乃不肯为堂基,况肯构立屋乎·”考:父亲。底(zhǐ)法:定法。矧(shěn):况且。原意为儿子不愿按照父亲的设计,继承父亲的事业。..

刻舟求剑(典故)

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曰:‘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’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,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·” 楚人过江时,剑掉到水中,他不立即下水去捞,而在船沿落剑的地方刻一..

刻木为吏(典故)

《汉书·路温舒传》:“画地为狱,议不入;刻木为吏,期不对。” 封建时代,刑法严酷,监狱像地狱,狱吏似鬼卒,人民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这些东西是深恶痛绝的。画地为牢狱,刻木为吏都不过是一个假的象征,但即使是如此,人民也不愿“入..

客星犯御座(足加帝腹)(典故)

空城计(典故)

元末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五回:“马谡拒谏失街亭,武侯弹琴退仲达。”记载了三国时蜀相诸葛孔明用空城计,吓退司马懿大军的故事。当时诸葛亮驻军阳平关时,派魏延等带兵攻魏,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守城。忽然接到情报,说魏国大..

空函(典故)

《晋书·殷浩传》:“后温(东晋大将军桓温)将以浩为尚书令,遗(音wèi写给之义)书告之,浩欣然许焉。将答书,虑有谬误,开闭者数十,竟达空函,大忤温意,由是遂绝。” 东晋时,大将军桓温写信给罢官在家的殷浩,说是启用他当尚书令。..

刻烛赋诗(典故)

《南史·王僧孺传》:“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,刻烛为诗,四韵者则刻一寸,以此为率。(萧)文琰曰:‘顿烧一寸烛,而成四韵诗,何难之有。’乃与令楷、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,响灭则诗成,皆可观览。” 刻烛赋诗,打钵立韵,是比赛迅速成诗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