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觊辞米(典故)

《南史·孔觊传》:“觊字思远,少骨鲠有风力(风骨气节),以是非为己任。……觊后为司徒左长史,弟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、江夏内史。时东土大旱,都邑米贵,一斗将百钱。道存虑觊甚乏,遣吏载五百斛米饷之。觊呼吏谓之曰:‘我在彼三载,去官之日,不办有路粮。

郎至彼未几,那能得此米邪·可载米还彼。’吏曰:‘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水者,都下米贵,乞于此货之。’不听,吏乃载米而去。”

南朝宋人孔觊清正廉洁,虽大灾之年,亦坚决拒绝其弟所赠的五百斛米。

后因用为咏官吏清廉之典。

清·李晖吉、徐灒《龙文鞭影二集》下卷:“孔觊辞米,王琎埋羹(见“埋羹”条)。”

为您推荐

孔家禽(典故)

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梁国杨氏子,九岁,甚聪惠。孔君平诣其父,父不在,乃呼儿出,为设果。果有杨梅,孔指以示儿曰:‘此是君家果。’儿应声答曰:‘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。’” 孔君平到杨家拜访,与杨家小孩戏言“杨梅”是杨家果。..

孔融修刺(膺门得孔融)(典故)

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(河南尹李膺)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,皆不得白。融欲观其人,故造膺门。语门者曰:‘我是李君通家子弟。’门者言之。膺请融,问曰:‘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·’融曰:‘然。 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(..

孔武有力(典故)

《诗·郑风·羔裘》:“羔裘豹饰,孔武有力,彼其之子,邦之司直。”孔:甚、很。武:勇武、勇敢。 后因以“孔武有力”形容十分威武而有力量。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鸦头》:“孜渐长,孔武有力,喜田猎,不务生产,乐斗好杀。”郭沫若..

孔伋缊袍(典故)

孔璋檄书(典故)

《三国志·王粲传》附《陈琳》:“琳避难冀州,袁绍使典文章。袁氏败,琳归太祖。太祖谓曰:‘卿昔为本初移书,但可罪状孤而已,恶恶止其身,何乃上及父祖邪·’琳谢罪,太祖爱其才而不咎……太祖并以琳、瑀为司空军谋祭酒,管记室,军国..

孔子断粮(典故)
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迁于蔡三岁,吴伐陈。楚救陈,军于城父。闻孔子在陈、蔡之间,楚使人聘孔子。 孔子将往拜礼,陈、蔡大夫谋曰:‘孔子贤者,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。 今者久留陈、蔡之间,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。 今楚..

孔雀东飞(典故)

《玉台新咏》卷一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序》:“汉末建安中,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,为仲卿母所遣。……乃没水而死。仲卿闻之,亦自缢于庭树。时人伤之,为诗云尔。”其诗云:“孔雀东南飞,五里一徘徊。……” 《古诗为焦仲卿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