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厄陈(典故)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闻孔子在陈蔡之间,楚使人聘孔子。孔子将往拜礼,陈蔡大夫谋曰:‘孔子贤者,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。今者久留陈蔡之间,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。

今楚,大国也,来聘孔子。

孔子用于楚,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。’于是乃相与发徒役,围孔子于野,不得行。绝粮,从者病,莫能兴。



此典是叙说孔子在陈蔡之间遭受困厄的事。后用为咏陷入困境之典。

元代曾瑞〔正宫·端正好〕《自序·脱布衫》:“时不遇踰垣而躲,时不遇在陈忍饿。”

为您推荐

孔子思周(典故)

春秋孔子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曰:‘周监于二代,郁郁乎文哉!吾从周。’” 孔子话的意思是说:周代的典章制度是借鉴了夏、商两代而建立的,其文盛大美好,因此极表赞成拥护。后因用以比喻思慕、学习古代的典章制度。 元代鲜..

孔子闻俎豆(典故)

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卫灵公问阵于孔子,孔子对曰:‘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,军旅之事未尝学也。’明日遂行。” 俎豆,本指礼器,孔子所谓“俎豆之事”指礼乐等文化方面的事。卫灵公问孔子问布阵打仗的事,孔子以未学不答,意思是治..

口蜜腹剑(典故)

《资治通鉴·唐玄宗天宝元年》:“李林甫为相……尤忌文学之士,或阳与之善,啖以甘言而阴陷之。世谓李林甫口有蜜,腹有剑。” 唐朝李林甫为人口有蜜,腹有剑,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。 后以此形容嘴甜心毒,阴险狡诈。 明·王..

口中虱(口中蚤虱)(典故)

孔子师项橐(典故)

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甘罗曰:‘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,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,君其试焉!奚以遽言叱也。” 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夫项讬七岁为孔子师,孔子有以听其言也。以年之少,为闾丈人说,救敲不给,何道之能明也!” 此说..

叩辕行歌(典故)

汉·刘向《说苑·尊贤》:“宁戚故将车人也,叩辕行歌于康之衢,桓公任之以国。” 春秋时,宁戚怀才不遇,替人放牛赶车。有一天他驾车行驶在康的大道上,不断叩击车辕唱着歌,以抒发不得其志的胸中郁闷。后来他被齐桓公发现,任用..

口尚乳臭(典故)

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汉王如荥阳,谓郦食其曰:‘缓颊往说魏王豹,能下之,以魏地万户封生(生,犹言先生,指魏王豹)。’食其往,豹不听。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,与曹参、灌婴俱击魏。 食其还,汉王问:‘魏大将谁也·’对曰:‘柏直。 ’王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