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下》:“(光武帝)每旦视朝,日侧乃罢。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,夜分乃寐。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,承间谏曰:‘陛下有禹汤之明,而失黄老养性之福。愿颐爱精神,优游自宁。’帝曰:‘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。
’”
东汉光武帝刘秀经常与臣下讲经论理到深夜,太子劝他多多休息,他回答说:“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。”后以“乐此不疲”形容特别喜好某事而沉溺其中,不知疲倦。亦作“乐此不倦”。
鲁迅《安贫乐道法》:“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,一有兴趣,就无论什么事,都乐此不倦了。”
为您推荐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夏侯太初(魏晋时人)尝倚柱作书,时大雨,霹雳破所倚柱,衣服焦,然神色无变,书亦如故。”
魏晋时的夏侯太初在大雨天倚着柱子写字,霹雷将他所倚的柱子击坏;他的衣服也被烧焦。但他神色不..
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一六引《临海记》:“郡西北有白鹤山,周回六十里,高三百丈,有泄水悬注,遥望如倒挂白鹤,因以为名。古老相传,云此山昔有晨飞鹤入会稽龙门鼓中,于是雷门鼓鸣,洛阳闻之。孙思时斫此鼓,见白鹤飞出,高翔入云,此后鼓无复..
汉·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:“雷殷殷而响起兮,声象君之车音。”(见《文选》卷十六)
《长门赋》中描写陈皇后失宠后幽居长门宫,一听到雷声,便联想到皇帝临幸的车驾声。后因用以喻指车驾声音,并作为思念故人的典故。
唐·钱..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今不忍小忿,而发雷霆之怒,违垂堂之戒,轻万乘之重,此臣之所惑也。”雷霆:疾雷,来之极快而响声震耳。因以“雷霆之怒”形容突然暴发的盛怒。元·孟德耀《举案齐眉》四折:“告大人暂息雷霆之..
《宋书·隐逸传·雷次宗传》:“雷次宗字仲伦,豫章南昌人也。少入庐山,事沙门释慧远,笃志好学,尤明《三礼》、《毛诗》,隐退不交世务。”
南朝的居士雷次宗与释慧远的合称,雷次宗是儒士,又是释慧远的弟子。后遂用为儒释之交..
《周易·解卦》:“彖曰:……天地解而雷雨作,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。解之时,大矣哉!象曰:雷雨作,解,君子以赦过宥罪。”彖,音tuàn,断也,断定一卦之义。
《周易·解卦》中有天有雷雨,草木万物得惠,亦可比喻皇恩浩荡,大赦天下。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