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“公孙龙在赵之时(公孙龙,战国赵国人,创坚白异同之说,着《公孙龙子》),谓弟子曰:‘人而无能者,龙不与之游。’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:‘臣能呼。’公孙龙顾谓弟子曰:‘门下故有能呼者乎·’对曰:‘无有。
’公孙龙曰:‘与之弟子之籍。’后数日,往说燕王,至于河上,而航在一氾,使善呼者呼之,一呼而航来。”
公孙龙称说门下无有不能之人。客之所以被收为弟子,便是因为能呼的缘故。隔岸呼航,一呼即至,由此可见嗓门之高大,这也堪称是一种技能。后以此用为嗓音洪亮的典故。
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》附录《观我生赋》:“据要路而问津,斯呼航而济水。”
为您推荐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当是时(公元前206年),项羽兵四十万,在新丰鸿门;沛公兵十万,在霸上……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项王、项伯东向坐;亚父南向坐,——亚父者,范增也;沛公北向坐;张良西向侍。”
公元前206年,刘邦攻占秦都咸阳..
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三六引《葛仙公别传》:“(晋葛玄)取十钱,使人一一投井中,公井上以器呼钱,人见(钱)从井中一一飞出,入公器中。投人刻识之,所呼皆得,是所投者。”
这是一个神仙玄妙故事,本无稽之谈。后因用为咏神仙奇术之典..
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法云寺》:“孙岩娶妻三年,不脱衣而卧。岩私怪之,伺其睡,阴解其衣,有三毛,长三尺,似野狐尾。岩惧而出(休弃)之。”
“狐狸尾巴”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骗人的罪证。
陈绍基《金十字架》九:“经过..
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士蒍退而赋曰:‘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·’”
晋国的士蒍写了一首诗说:“狐裘毛色杂乱,一个国家有三个主人,我究竟要服从谁才好呢·”后以“狐裘尨茸”比喻政令混乱,令人无所适从。
宋·苏轼..
《太平御览》卷六一八引伏滔《北征记》曰:“皇天坞北,古时陶穴。晋时有人逐狐入穴,行十里许,得书二千余卷。”
狐穴,是偏僻不易发现的洞穴,从狐穴中得书,书亦非平常书,而当为“僻书”。诗人乔子广喜用僻事作诗,故称“狐穴诗..
《孔子家语·曲礼子贡问第三十九》:“孔子曰:‘晏平仲(注:即齐相晏婴)祀其先祖,而豚肩不揜豆(注:揜通掩;豆,古代食器,多用于祭祀;豚肩,即豚膊),一狐裘三十年,贤大夫也。’”此事又见《礼记·檀弓》。
春秋时,齐晏婴身居相位,祭祀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