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当是时(公元前206年),项羽兵四十万,在新丰鸿门;沛公兵十万,在霸上……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项王、项伯东向坐;亚父南向坐,——亚父者,范增也;沛公北向坐;张良西向侍。”
公元前206年,刘邦攻占秦都咸阳后,派兵把守函谷关。不久项羽率兵四十万进驻鸿门,准备消灭刘邦。
在项伯的调解下,刘邦亲至鸿门谢罪。
项羽为之举行宴会。一开宴,项羽的谋士范增就命项庄于席间舞剑,打算乘机刺杀刘邦。项伯也拔剑起舞,常以身翼蔽刘邦。后刘邦的参乘樊哙带剑执盾闯入,刘邦才得以乘隙脱险。
后因以“鸿门开宴”用为形势极为紧张严峻的典故。
唐·胡曾《咏史诗·鸿门》:“项籍鹰扬六合晨,鸿门开宴贺亡秦。”
为您推荐
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法云寺》:“孙岩娶妻三年,不脱衣而卧。岩私怪之,伺其睡,阴解其衣,有三毛,长三尺,似野狐尾。岩惧而出(休弃)之。”
“狐狸尾巴”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骗人的罪证。
陈绍基《金十字架》九:“经过..
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夫谚(谚语)曰:‘狐埋(埋藏)而狐搰(搰,音hú挖掘义)之,是以无成功。’”
相传狐狸本性多疑,如果埋藏了什么东西,埋后总不放心,过一阵就又挖出来看看,所以它总也埋不成。后因以“狸埋狐搰”用为指称办事疑虑..
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士蒍退而赋曰:‘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·’”
晋国的士蒍写了一首诗说:“狐裘毛色杂乱,一个国家有三个主人,我究竟要服从谁才好呢·”后以“狐裘尨茸”比喻政令混乱,令人无所适从。
宋·苏轼..
《孔子家语·曲礼子贡问第三十九》:“孔子曰:‘晏平仲(注:即齐相晏婴)祀其先祖,而豚肩不揜豆(注:揜通掩;豆,古代食器,多用于祭祀;豚肩,即豚膊),一狐裘三十年,贤大夫也。’”此事又见《礼记·檀弓》。
春秋时,齐晏婴身居相位,祭祀..
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乐、乐其所自生,礼、不忘其本,古之人有言曰:‘狐死正丘首,仁也。’”唐·孔颖达疏:“所以正首而向丘者,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,虽狼狈而死,意犹向此丘。”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:“鸟飞反故乡兮,狐死必守丘。”传说..
晋·张载《七哀诗二首》之一:“蒙茏荆棘生,蹊径登童竖。狐兔穴其中,芜秽不复扫。颓陇并垦发,萌隶营农圃。昔为万乘君,今为丘中土。”
张载此诗悲叹昔日汉帝陵墓今日化作狐兔出没的废墟。
后人因以“狐踪兔穴”等语慨叹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