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传·桓公十年》:“初,虞叔有玉,虞公求旃,弗献,既而悔之。曰:‘周谚有之: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”吾焉用此,其以贾害也·’乃献之。
”
虞公向虞叔索求璧玉,虞叔起初不愿给他,后从周谚得到启发,觉得留着它没有用,搞不好只能是买祸,自讨苦吃,便将璧献给虞公。
周谚所言意思是说,人本无罪,但因怀璧常招致祸患,所以说怀璧也就等于有罪了。
后因用以比喻怀才遭忌。
唐·崔湜《至桃林塞作》:“怀璧常贻训,捐金讵得怜。”
《聊斋志异》卷七《冤狱》:“或平昔以睚眦开嫌,或当前以怀璧致罪,故兴讼者以其全力谋正案,而以其余毒复小仇。”
为您推荐
唐·杜荀鹤《松窗杂记》:“唐进士赵颜,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,一妇人甚丽。颜谓画工曰:‘世无其人也,如可令生,余愿纳为妻。’画工曰:‘余神画也,此亦有名,曰真真。呼其名百日,不夜不歇,即必应,则以百家采灰酒灌之必活。
’”赵颜照..
《后汉书·祢衡传》:“建安初,来游许下。始达颍川,乃阴怀一刺,既而无所之适,至于刺字漫灭。”
刺,名片。
东汉人祢衡,字正叔,少有才辩,尚气刚傲,好恃才慢物。
因此,他虽准备有所谒见,以求得引荐,却一时竟找不到一个他能看得起..
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绩传》:“绩年六岁,于九江见袁术。术出橘,绩怀三枚,去,拜辞堕地,术谓曰:‘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·’绩跪答曰:‘欲归遗母。’术大奇之。
”
后人常用“怀橘”作为爱亲、孝亲的典故。
唐·骆宾王《畴昔篇..
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巴(蜀)寡妇清,其先得丹穴(即产硃砂的矿穴),而擅其利数世,家亦不訾(訾,同赀,释为量,不訾即无量无算的意思,指财多。若释訾为资财,不訾即没有积蓄)。清,寡妇也,能守其业,用财自卫,不见侵犯。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..
《后汉书·蔡邕列传》:“(董)卓重邕才学,厚相遇待,每集燕,辄令邕鼓琴赞事,邕亦每存匡益……及卓被诛,邕在司徒王允坐,殊不意言之而叹,有动于色。允勃然叱之……即收付廷尉治罪……遂死狱中。”
董卓被诛,蔡邕在王允家听到此..
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杨子云(雄)好事,常怀铅(石墨笔)提椠(qiàn,木简),从诸计吏(考察官吏的官员),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,以为裨补輶轩(轻车,此处指輶轩使者)所载,亦洪意也。”
汉扬雄经带携带书写用的石墨和木简,采访各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