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河焚舟(典故)

《左传·文公三年》:“秦伯伐晋,济河焚舟,取王官,及郊,晋人不出。遂自茅津济,封殽尸而还。遂霸西戎,用孟明也。

”此典又见《史记·秦本纪》。

公元前六二七年夏四月,秦穆公率军伐郑,在灭滑回师的路上,被晋军击败。

公元前六二五年春二月,秦派孟明兴兵伐晋,以报殽山之仇。晋又于彭衙大败秦军。

第二年,秦穆公仍以孟明为将,率师出蒲津关,渡过黄河后,下令将船全部焚毁,以示决心,攻破王官城,取得了一些胜利。但晋襄公四境坚守,不与秦交战。

秦军只得自茅津渡河,收掩阵亡将士尸骨,追悼亡灵而还。后因以“济河焚舟”为有进无退,誓死而战的典故。

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若文度来,我以偏师待之;康伯来,济河焚舟。”

为您推荐

季子高风(典故)

《春秋左氏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吴王诸樊既除丧,将立季札。季札辞曰:‘曹宣公之卒也,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,将立子臧,子臧去之,遂弗为也,以成曹君。君子曰,能守节矣。君义嗣,谁敢奸君。 有国,非吾节也。札虽不材,愿附于子臧,以无失节..

季鹰杯(典故)

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张季鹰纵任不拘,时人号为江东步兵。或谓之曰:‘卿乃可纵适一时,独不为身后名邪·’答曰:‘使我有身后名,不如即时一杯酒。’” 季鹰是晋名士张翰的字,其为人心胸豁达,不慕虚名,认为身后名不如一杯酒。..

继火(继烛)(典故)

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陈人杀其大子御寇,孙公子完与颛孙奔齐。……齐侯使敬仲为卿,辞……使为工正。饮桓公酒,乐。公曰:‘以火继之。 ’对曰:‘臣卜其昼,未卜其夜,不敢。’” 陈国人杀死了太子御寇,陈公子完逃亡到齐国..

季冬诛(典故)

祭遵布被(典故)

《后汉书·祭遵传》:“祭遵字弟孙,颍川颍阳人也。……建武二年春,拜征虏将军,封颍阳侯。……遵为人廉约小心,克己奉公。赏赐辄尽与士卒,家无私财。 身衣韦绔、布被,夫人裳不加缘。帝以是重焉。” 祭遵为东汉名将之一,身经..

寄灵台(宿灵台、栖灵台、灵台)(典故)

《后汉书·第五伦传》附《第五颉》唐·李贤注引《三辅决录注》:“颉字子陵,为郡功曹,州从事,公府辟举高第,为侍御史,南顿令,桂阳、南阳、庐江三郡太守,谏议大夫。洛阳无主人,乡里无田宅,客止灵台中,或十日不炊。” 东汉第五颉..

祭地而坟(典故)

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记载:春秋时,晋献公宠爱的骊姬想害死太子申生,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。 申生祭母回朝,把祭肉献给献公,骊姬暗中在祭肉里下了毒药。当献公要吃的时候,骊姬说,祭肉是外面来的,先要检查一下是否有毒。 于是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