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地而坟(典故)

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记载:春秋时,晋献公宠爱的骊姬想害死太子申生,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。

申生祭母回朝,把祭肉献给献公,骊姬暗中在祭肉里下了毒药。当献公要吃的时候,骊姬说,祭肉是外面来的,先要检查一下是否有毒。

于是“祭地,地坟”;给狗吃,狗也死了。

献公认为是申生想害自己,要害他,申生自杀。

后以“祭地而坟”用为被人诬陷,无辜受屈而死之典。

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六七回:“祭地而坟,长君无辜受屈。”

为您推荐

蓟子训(蓟子)(典故)

《后汉书·方术传·蓟子训传》:“蓟子训者,不知所由来也。建安中,客在济阳宛句。有神异之道。 尝抱邻家婴儿,故失手堕地而死,其父母……遂埋葬之。后月余,子训乃抱儿归焉。 ……于是子训流名京师,士大夫皆承风向慕之。”“..

稷下徒(典故)

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,自如驺衍,淳于髠、田骈、接予、慎到、环渊之徒七十六人,皆赐列第为上大夫,不治而议论,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,且数百千人。” 稷下,地名。在今山东省临淄县北,古齐城之西。 刘..

髻中鸟卵(典故)

佛经《大智度论·文尼佛》:“(释迦牟尼)在一树下坐,兀然不动。鸟见如此,谓之为木,即于髻中生卵。是菩萨从禅觉,知头上有鸟卵,即自思维:若我起动,鸟母必不复来;鸟母不来,鸟卵必坏。 即还入禅,至鸟子飞去尔乃起。 ” 释迦牟尼..

冀缺耨(典故)

骥騄万里(典故)

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(穆)王,得骥、温骊、骅骝、騄耳(注:此皆良马名)之驷,西巡狩,乐而忘归。” 《逸周书·周穆王篇》:“穆王乘八骏,宾于西王母,觞于瑶池之上,一日行万里。” “骥騄万里”即上述周穆王二..

骥服盐车(典故)

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载:汗明对春申君说:“君亦闻骥乎·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,蹄申膝折,尾湛胕溃,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,中阪迁延,负辕不能上。伯乐遭之,下车攀而哭之,解纻衣以幂之。骥于是俛而喷,仰而鸣,声达于天,若出金石声者,何..

寄当归(典故)

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裴松之注引孙盛《杂记》:“初,姜维诣亮,与母相失,复得母书,令求当归。维曰:‘良田百顷,不在一亩(与母谐音),但有远志,不在当归。’”《晋书·五行志中》叙其事较圆满合理,其文曰:“魏明帝太和中,姜维归蜀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