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当归(典故)

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裴松之注引孙盛《杂记》:“初,姜维诣亮,与母相失,复得母书,令求当归。维曰:‘良田百顷,不在一亩(与母谐音),但有远志,不在当归。’”《晋书·五行志中》叙其事较圆满合理,其文曰:“魏明帝太和中,姜维归蜀,失其母。魏人使其母手书呼维令反(同返),并送当归以譬之。

维报书曰:‘良田百顷,不计一亩,但见远志,无有当归。

’”

又《三国志·吴书·太史慈传》:“太史慈字子义,东莱黄人也。……曹公闻其名,遗慈书,以箧封之,发省无所道,而但贮当归。



“远志”与“当归”均为中草药名。这里仅借用其字面意义,“远志”说明志在报国,不以区区母子之情“当归”为念。

姜维、太史慈都不以亲情而泯灭自己的志向。可称为明大义顾大局者。后因用为咏盼归或以孝殉忠舍亲求志的典故。

宋·辛弃疾《南乡子·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》词:“山草旧曾呼远志,故人今又寄当归。”明·萧良有《龙文鞭影》卷一:“仕治远志(见‘远志与小草’),伯约(姜维字)当归。”

为您推荐

加葱(典故)

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徐无鬼见武侯,武侯曰:‘先生居山林,食芧栗,厌葱韭,以宾寡人,久矣夫!今老邪·其欲干酒肉之味邪·’”又,《庄子》(佚文):“春月饮酒加葱,以通五脏。 ”(据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十二引) 据说,古代隐者徐无鬼居住..

佳气(郁郁葱葱)(典故)

东汉·班固《白虎通》卷三《封禅》:“德至八方则祥风至,佳气时喜。”《后汉书》卷一下《光武帝纪》论赞:“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,遥望见舂陵郭,唶曰:‘气佳哉!郁郁葱葱然。’及始起兵还舂陵,远望舍南,火光赫然属天,有..

夹山书(典故)

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六:“前澧州夹山善会禅师法嗣(注:法嗣,佛教禅宗称继承衣钵的弟子),澧州乐普山元安禅师,……寻之夹山卓庵(卓庵,立庵也),后得夹山书,发而览之,不觉竦然,乃弃庵至夹山礼拜。” 澧州乐普山元安禅师,..

挟书(典故)

骥子龙文(典故)

《北史·裴延俊传》:“延俊从父兄宣明二子景鸾、景鸿,并有逸才,河东呼景鸾为骥子、景鸿为龙文。” 《北齐书·杨愔传》:“(昱)谓人曰:‘此儿驹齿未落,已是我家龙文;更十岁后,当求之千里外。’” 龙文本骏马名。 旧时常用..

佳城郁郁(典故)

晋·张华《博物志》七《异闻》:“汉滕公(夏侯婴)薨,求葬东都门外,公卿送丧,驷马不行,踣地悲鸣。跑蹄下地,得石有铭,曰:‘佳城郁郁,三千年,见白日,吁嗟滕公居此室!’遂葬之。”《西京杂记》四记作夏侯婴生前的事。 后专以“佳城..

家丑不可外扬(典故)

《五灯会元·玄门偃禅师法嗣》:“问:‘如何是和尚家风·’师曰:‘不欲说以人。’曰:‘为什么却如此·’师曰:‘家丑不外扬。’” 家中的丑事不可对外人宣扬,以免丢人败兴。 《清平山堂话本·风月瑞仙亭》:“欲要讼之于官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