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·刘向《说苑·建本》:“子路(名仲由,孔子的学生)曰:‘负重道远者,不择地而休,家贫亲老者,不择禄而仕。昔者由事二亲之时,常食藜藿(指粗劣的菜食)之食,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。亲没之后,南游于楚,从车百乘,积粟万钟,累茵而坐,列鼎而食,愿食藜藿,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。”
子路事亲至孝,“家贫亲老,不择禄而仕”就表明了这一点。他认为时间过得很快,应趁双亲健在之时,努力赡养父母。
旧因以“负米”用为及时尽心养亲的典故。
唐·杜甫《八哀诗·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》:“负米晚为身,每食脸必泫。”
为您推荐
东汉·班固撰《汉书·朱买臣传》:“朱买臣字翁子,吴人也。家贫,好读书,不治产业,常艾(音yì,同刈,是割斫的意思)薪樵,卖以给食,担束薪,行且读。”
“负薪”一词,原出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君使士射,不能,则辞以疾,言曰:‘某有负薪之忧..
《周易·解卦》:“六三,负且乘,致寇至,贞吝。”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《易》曰:‘负且乘,致寇至。’负也者,小人之事也;乘也者,君子之器也,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盗思夺之矣。”
《易》曰:负是小人之事,乘是君子之器。
负乘,用以比喻小..
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苏秦“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。黑貂之裘弊,黄金百斤尽,资用乏绝,去秦而归。羸滕履蹻,负书担橐,形容枯槁,面目犁黑,状有归(一作愧)色。
”
战国时,苏秦游说秦昭王意见未被采纳,资用乏绝,只得负书担橐,离秦奔..
《庄子·外物》:“我东海之波臣也(波臣,水族中臣仆奴隶的称谓),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·”
庄周曾因穷困向身为监河侯的朋友借粮,此人不愿借给他,却说“等收来赋税借给三百金”。
庄周很生气,就以一个涸辙之鲋的寓言回..
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二三《讥谑》:“梅询为翰林学士。一日,书诏颇多,属思甚苦,操觚循阶而行。忽见一老卒卧于日中,欠伸甚适,梅忽叹曰:‘畅哉!’徐问之曰:‘汝识字乎·’曰:‘不识字。’梅曰:‘更快活也。’”
梅询正为构思..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载:秦亡,楚汉相争,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为大将军。
刘邦同韩信论天下大事。遂议论起项王的为人,韩信再拜贺曰:“……项王见人恭敬慈爱,言语呕呕,人有疾病,涕泣分食饮,至使人有功,当封爵者,印刓弊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