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汉·班固撰《汉书·朱买臣传》:“朱买臣字翁子,吴人也。家贫,好读书,不治产业,常艾(音yì,同刈,是割斫的意思)薪樵,卖以给食,担束薪,行且读。”
“负薪”一词,原出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君使士射,不能,则辞以疾,言曰:‘某有负薪之忧。’”但“负薪”作为一个典故,还是出自上述朱买臣的故事。它的含义与上面《礼记》所载迥然不同。
“负薪”与“挂角”常并称,成为勤苦读书,勉励后学立志自强的典故。
唐·张九龄《叙怀》诗二首之一:“被褐有怀玉,佩印从负薪。”即用其事。
为您推荐
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苏秦“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。黑貂之裘弊,黄金百斤尽,资用乏绝,去秦而归。羸滕履蹻,负书担橐,形容枯槁,面目犁黑,状有归(一作愧)色。
”
战国时,苏秦游说秦昭王意见未被采纳,资用乏绝,只得负书担橐,离秦奔..
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君使士射,不能,则辞以疾,言曰:‘某有负薪之忧。’”
负薪之忧,指背柴劳累,体力还未恢复。后以“负薪之忧”用作自己有病的谦词。
亦作“负薪之病”、“负薪之疾。”
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臣弘..
《庄子·外物》:“我东海之波臣也(波臣,水族中臣仆奴隶的称谓),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·”
庄周曾因穷困向身为监河侯的朋友借粮,此人不愿借给他,却说“等收来赋税借给三百金”。
庄周很生气,就以一个涸辙之鲋的寓言回..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载:秦亡,楚汉相争,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为大将军。
刘邦同韩信论天下大事。遂议论起项王的为人,韩信再拜贺曰:“……项王见人恭敬慈爱,言语呕呕,人有疾病,涕泣分食饮,至使人有功,当封爵者,印刓弊..
《世说新语·汰侈》:“武帝尝降王武子(晋王济字武子)家。武子供馔,并用琉璃器。婢子百余人皆绫罗绔(绔,同袴,即裤。,音luó,女上衣),以手擎饮食,烝(同蒸)肥美,异于常味。
帝怪而问之,答曰:‘以人乳饮。’帝甚不平,食未毕便去。”..
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颜渊虽笃学,附骥尾而行益显。”唐·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:“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,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彰也。”
苍蝇附于骥尾之上,可以远行千里;颜渊跟随孔子,也以圣人而出名。后用为自谦之词。
唐·温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