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乡舄(典故)

汉·刘向《列仙传》卷上:“安期先生者,琅琊阜乡人也。卖药于东海边,时人皆言千岁翁。秦始皇东游请见,与语三日三夜,赐金璧度数千万,出于阜乡亭,皆置去,留书以赤玉舄(音xì,鞋)为报。



阜乡舄,即上文中赤玉舄,传说中仙人之鞋。

唐·刘禹锡《游桃源一百韵》:“枕中淮南方,床下阜乡舄。”

为您推荐

复子明避(典故)

《尚书·咸有一德》“伊尹既复政厥辟”。 孔颖达疏:“《殷本记》云:太甲既立三年,伊尹放之于桐宫。居桐宫三年,悔过反善,伊尹乃迎而受之政。” 辟指国君。 后以“复子明辟”喻指帝王复位,重新掌权。 后晋·刘等撰《旧..

蝜蝂不知止(典故)

唐柳宗元《柳河东集·蝜蝂传》(卷一七):“蝜蝂(fù bǎn)者,善负小虫也。行遇物,辄持取卬(áng通昂)首负之,背愈重,虽困剧不止也。其背甚涩,物积因不散。卒踬(zhì绊倒)仆不能起。人或怜之,为去其负,苟能行,又持取如故。又好上..

俯仰之间,已为陈迹(典故)

晋·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……向之所欣,俛(同俯)仰之间已为陈迹,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……” 晋王羲之于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,同名士谢安、孙绰等四十一人,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,饮酒赋诗,王为之作序,生动记叙了聚会盛况,抒发..

赋归去来(归去吟、归去篇)(典故)

赋能讽(典故)

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:“相如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,形容甚臞,此非帝王之仙意也,乃遂奏《大人赋》……相如既奏《大人赋》,天子大悦,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闲意。” 汉武帝文学侍臣司马相如曾作《大人赋》,以讽仙家之虚妄,达..

赋上林(典故)

《史记》卷一一七《司马相如传》:“上读《子虚赋》而善之……乃召问相如。相如曰:‘……此乃诸侯之事,未足观也,请为天子游猎赋,赋成奏之。”“赋奏,天子以为郎。”赋即《上林赋》。 汉朝文士司马相如因上赋(即《上林赋》..

赋罢为郎(典故)

《史记》卷一一七《司马相如传》:“上读《子虚赋》而善之……乃召问相如,相如曰:‘有是。然此乃诸侯之事,未足观也。请为天子游猎赋,赋成奏之。 ’上许,令尚书给笔札。相如以‘子虚’,虚言也,为楚称;‘乌有先生’者,乌有此事也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