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向长》:“向长字子平,河内朝歌人也。隐居不仕,性尚中和,好通《老》、《易》。贫无资食,好事者更馈焉,受之取足而反其余。……潜隐于家。读《易》至‘损’、‘益’卦,喟然叹曰:‘吾已知富不如贫,贵不如贱,但未知死何如生耳。’”
世俗之人,都愿贪图富贵,不愿受贫贱之苦。但对一个清心寡欲的隐者向长来说,不仅不愿受名誉、地位、金钱财富的拖累;当读《易》时,忽然斟酌“损”、“益”,竟又发现了“富”与“贵”背后潜藏的“危机”。
与其遭缧绁亡身之患,无宁甘居贫贱,倒也乐得一身太平:在这个意义上,故说“富不如贫,贵不如贱”,也有一番道理。后因用为清心寡欲、明哲自适自安之典。
宋·辛弃疾《行香子·博山戏呈赵昌甫、韩仲止》词:“少曰尝闻:‘富不如贫、贵不如贱者长存。’由来至乐,总属闲人。”
为您推荐
北宋·欧阳修、宋祁等撰《新唐书·王勃传》:“勃属(音zhǔ,撰写)文,初不精思,先磨墨数升,则酣饮,引被覆面胠,及寤,援笔成篇,不易一字,时人谓勃为腹稿。”此事又见《唐语林》卷二《文学》。
唐代文学家王勃,年少时就显露出才华,..
西晋·陈寿撰《三国志·蜀书·陈震传》:“九年(建兴九年,为公元231年),都护李严坐诬罔废;诸葛亮与长史蒋琬、侍中董允书曰:‘孝起前临至吴,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,乡党以为不可近。吾以为鳞甲者,但不当犯之耳,不图复有苏、张之..
《史记》卷九十二《淮阴侯列传》:“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。高帝以陈平计,天子巡狩会诸侯,南方有云梦,发使告诸侯会陈:‘吾将游云梦。’实欲袭信,信弗知。高祖且至楚……(信)谒高祖于陈。上令武士缚信,载后车。”
汉初,有人告..
东汉·班固撰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巨鹿侯芭常从(扬)雄居,受其《太玄》、《法言》(指《太玄经》和《扬子法言》)焉。刘歆亦尝观之,谓雄曰:‘空自苦,今学者有禄利,然尚不能明《易》,又如《玄》何!吾恐后人用覆酱瓿(音bù,古代..
南朝·宋·刘义庆撰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孔融被收(收捕入监),中外惶怖。时融儿大者九岁,小者八岁,二儿故(依然,依旧)琢钉戏,了无遽容。融谓使者曰:‘冀(希望)罪止于身(自身),二儿可得全不·’儿徐进曰:‘大人,岂见覆巢之下,复有..
《荀子·成相》:“前车已覆,后未知更何觉时。”
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前车覆而后车不诫,是以后覆也。”
古文中有“前车已覆,后未知更何觉时”和“前车覆而后车不诫”等语。后以“覆车”用作喻指不接受前面教训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