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凤自秽(典故)

《后汉书·逸民列传·高凤传》:“高凤年老,执志不倦,名声着闻。太守连召请,恐不得免,自言本巫家,不应为吏,又诈与寡嫂讼田,遂不仕。”

东汉时,高凤为名儒,执教于西唐山中。因他声名着闻,太守多次召请,他恐躲不过,便自称是巫师家庭,不应为官吏,又假作和寡嫂争田产诉讼。

终于不仕。

后因用为守志不仕之典。

《文选》卷四。

任彦《奏弹刘整》:“高凤自秽,争讼寡嫂。”

为您推荐

高帽子(典故)

《北史·熊安生传》:“道晖好着高翅帽,大屐(木底有齿的鞋叫屐)。州将临,辄服以谒见,仰头举肘,拜于屐上,自言学识比三公。” 北齐的宗道晖,喜欢戴高翅帽,穿大木屐。 每当州将来到时,他就穿戴这样的鞋帽进见,仰起头,高举臂,拜于..

高山流水(知音)(典故)

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。钟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!’志在流水。 钟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!’……子期死,伯牙绝弦,以无知音者。” 后以“高山流水”或“流水高山”比喻..

高睨大谈(典故)

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方将师天老(相传为黄帝大臣)而友地典(相传为黄帝大臣),与之乎高睨而大谈。” 高睨大谈,谓眼睛看着上面,大发议论。后以此为形容举动言论气概不同凡俗的典故。睨,音nì。 张舜徽《清人文集别录》..

高大将军(典故)

高卧东山(东山高卧)(典故)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谢公在东山,朝命屡降而不动。后出为桓宣武司马,将发新亭,朝士咸出胆送。高灵时为中丞,亦往相祖,先时多少饮酒,因倚如醉,戏曰:‘卿屡违朝旨,高卧东山,诸人每相与言:“安石不肯出,将如苍生何!..

高行割鼻(典故)

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四一引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:“梁寡高行者,梁之寡妇,荣于色,敏于行,早寡不嫁。梁贵人争欲取之,不能得。梁王闻之,使相聘焉。高行曰:‘妾之夫不幸先犬马填沟壑,妾宜以身荐其棺椁,守养幼孤,不得专志。妾闻妇人之义,一..

高下在心(典故)

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天方援楚,未可与争,虽晋之强,能违天乎·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’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 春秋时,楚庄王出兵攻宋。 宋求援于晋。晋景公感到左右为难,晋大夫伯宗极力反对出兵救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