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卢识牛鸣(典故)
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九年》:“冬,介葛卢来,以未见公故,复来朝。礼之,加燕好。介葛卢闻牛鸣曰:‘是生三牺,皆用之矣,其音云。

’问之而信。



介葛卢听到牛鸣,说这头母牛已经生过三头小牛,而且都被用来作了供品,那母牛的叫声就是这个意思。后常以“葛卢闻牛”、“葛卢识牛鸣”用指善解牛鸣之意,或用以咏牛。

《太平广记》卷四九。

《东阳夜怪录》:“候惊丞相喘(见“问牛”),用识葛卢鸣。”

为您推荐

羹墙见尧(典故)

南朝·宋·范晔等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昔尧殂之后,舜仰慕三年,坐则见尧于墙,食则睹尧于羹,斯所谓聿(注:述也)追来孝,不失臣子之节者。” 尧死后,舜日夜思念,三年之中,坐着便看到尧的形象在墙上,吃饭时便看到尧的影子在羹中。..

耕问奴,织访婢(典故)

《南史·沈庆之传》:“沈庆之字弘先,吴兴武康人也……庆之曰:‘为国譬如家,耕当问奴,织当访婢。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由济·’上大笑。” 元嘉二七年,宋文帝将北侵,沈庆之说:国家有如家庭,耕种应当问奴,织布要..

羹污朝衣(刘宽雅量)(典故)

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刘宽字文饶,弘农华阴人也……夫人欲试宽令恚,伺当朝会,装严已讫,使侍婢奉肉羹,翻污朝衣。婢遽收之,宽神色不异,乃徐言曰:‘羹烂汝手·’其性度如此。海内称为长者。”又“宽尝行,有人失牛者,乃就宽车中认之..

羹舍肉(典故)

更上一层楼(典故)

唐·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《登鹳雀楼》诗中用朴素、浅显的语言,道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。 故后常以“更上一层楼”来比喻高瞻远瞩,不断进..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(典故)

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贡问为仁。子曰:‘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’” 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的意思是:工匠要干好他的活儿,必须先使他的工具精良。 后遂以此语说明把工作做好,..

公才公望(典故)

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会稽虞騑,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,其人有才理胜望。王丞相尝谓騑曰:‘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,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,兼之者其在卿乎·’騑未达而丧。” 公才,指的是有济世经邦三公的才识;公望,指的是有德行,在官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