耕问奴,织访婢(典故)

《南史·沈庆之传》:“沈庆之字弘先,吴兴武康人也……庆之曰:‘为国譬如家,耕当问奴,织当访婢。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由济·’上大笑。”

元嘉二七年,宋文帝将北侵,沈庆之说:国家有如家庭,耕种应当问奴,织布要问婢。如今要出征,只和一些白面书生商讨,有什么用呢·后因以“耕问奴,织问婢”为请教得其法之典。

清·赵翼《偶得十一首》(其一):“由来非所习,奴织婢学耕。”此反用其意。

为您推荐

羹舍肉(典故)

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颍考叔为颍谷封人(注:封人,官名,春秋时为镇守封疆之官),闻之,有献于公。公赐之食。食舍肉。公问之。对曰:‘小人有母,皆尝小人之食矣,未尝君之羹,请以遗之。 ’” 春秋时,郑庄公因母姜氏支持共叔段叛乱,..

更上一层楼(典故)

唐·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《登鹳雀楼》诗中用朴素、浅显的语言,道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。 故后常以“更上一层楼”来比喻高瞻远瞩,不断进..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(典故)

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贡问为仁。子曰:‘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’” 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的意思是:工匠要干好他的活儿,必须先使他的工具精良。 后遂以此语说明把工作做好,..

公才公望(典故)

工度(典故)

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滕侯、薛侯来朝,争长……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:‘君与滕君辱在寡人。周谚有之曰:“山有木,工则度之;宾有礼,主则择之”……君若辱贶寡人,则愿以滕君为请。’” 周时谚语称:“山有木,工则度之。 ”意思..

公惭卿,卿惭长(典故)

《后汉书·陈寔传》:“陈寔复再迁太丘长。有六子,纪、谌最贤。建安初,袁绍为太尉,让于纪;纪不受,拜大鸿胪。子群,为魏司空。天下以为公惭卿,卿惭长。” 汉陈寔为太丘长;其子纪官大鸿胪,为卿;其孙群,官司空,为三公之一。孙寔为人,..

公超市(华阴市)(典故)

《后汉书·张楷传》:“楷字公超……隐居弘农山中,学者随之,所居成市。” 后汉·张楷精通《严氏春秋》及古文《尚书》,他隐居教授,学者追慕相随,所居之所,居然成市。华阴山南遂有“公超市”之名。官府虽然屡次征召他去做官,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