挂剑(季札剑)(典故)

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季扎之初使,北过徐君。徐君好季扎剑,口弗敢言。季扎心知之,为使上国未献。还至徐,徐君已死,于是乃解其宝剑,系之徐君冢树而去。从者曰:‘徐君已死,尚谁予乎·’季子曰:‘不然。

始吾心已许之,岂以死倍吾心哉!’”

吴季扎重视信义,虽是心中默许的事,也恪守不渝。后以“挂剑”比喻对死去的朋友恪守信义,始终不渝。

曹植《赠丁仪》:“思慕延陵子,宝剑非所惜。”唐·杜甫《哭李尚书》诗:“欲挂留徐剑,犹回忆戴船。”又《别房太尉墓》诗:“对棋陪谢傅,把剑觅徐君。”

为您推荐

挂瓢(典故)

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六二引“琴操”:“许由无杯器,常以手捧水。 人以一瓢遗之。由操饮毕,以瓢挂树。 风吹树,瓢动,历历有声。由以为烦扰,遂取捐之。” 旧以许由“挂瓢”比喻清高自守,隐居遁世。 唐·骆宾王《送尹大赴京师..

怪哉虫(典故)

《太平广记·卷四七三引〈东方朔传〉》:“汉武帝幸甘泉,驰道中有虫,赤色,头目齿耳鼻尽具。观者莫识。帝乃使东方朔视之,还对曰:‘此虫名怪哉。’” 相传汉武帝到甘泉宫去游玩,发现驰道上有一种小红虫,头眼耳鼻牙齿俱全。..

关雎(咏关关)(典故)

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: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《关雎·序》:“《关雎》,后妃之德也,风之始也,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。” 《诗经》中《关雎》篇,实际是一首歌咏爱情的作品。 旧说为咏后妃之德,又说是乐得..

关西孔子(典故)

关令(典故)

旧题汉·刘向《列仙传》卷上《关令尹喜》:“关令尹喜者,周大夫也。喜内学,常服精华,隐德行,时人莫知。老子西游,喜先见其气,知有真人当过,物色而遮之,果得老子。老子亦知其奇,为着书授之。后与老子俱游流沙化胡,服苣胜实,莫知其所..

关中事(典故)

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汉二年,汉王与诸侯击楚,何守关中,侍太子,治栎阳……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,汉王数失军遁去,何常兴关中卒,辄补缺。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。”后功臣争功,关内侯鄂千秋曰: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,此万世之功..

观国宾(宾王利)(典故)

《周易·观卦》:“六四,观国之光,利用宾于王。”唐·孔颖达疏:“最近至尊是观国之光。利用宾于王者,居在亲近,而得其位,明习国之礼仪,故曰利用宾于王庭也。” 观国宾,即从“观国之光,利用宾于王”而来。所谓“观国光”,指朝见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