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威仪(汉仪再睹)(典故)

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更始将北都洛阳,以光武行司隶校尉,使前整修宫府。于是置僚属,作文移,从事司察,一如旧章。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,见诸将过,皆冠帻,而服妇人衣,诸于绣镼,莫不笑之,或有畏而走者。

及见司隶僚属,皆欢喜不自胜。老吏或垂涕曰:‘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!’由是识者皆属心焉。”

汉光武帝刘秀为更始司隶校尉时,他率领的部伍来到洛阳时,一切作为都照汉旧章行事,极其庄严有气魄。一老吏叹道: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。

后用为咏朝廷威仪之典。

唐·李白《赠张相镐二首》其一:“庶同昆阳举,再睹汉仪新。”唐·皇甫曾《送汤中丞和蕃》:“已传尧雨露,更说汉威仪。”

为您推荐

礼仪三百,威仪三千(译义及出处)

礼仪:指《周礼》的礼文。 三百:与“三千”对举,表示一少一多。威仪: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。 |周礼礼文有三百,各种事仪有三千。|极言古代礼仪之繁琐。语出《礼记·中庸》,“礼仪三百,威仪三千,待其人然..

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(译义及出处)

汉:原指汉朝,后也指汉族。 威仪:帝王或大臣的仪仗,扈从。|汉有想到今天能重见汉朝官员的服饰礼仪。|表示人们对光复旧物的喜悦之情。语出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老吏或垂涕曰:’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。’由是识者皆属心焉。..

汉威仪(汉仪再睹)(典故)

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更始将北都洛阳,以光武行司隶校尉,使前整修宫府。于是置僚属,作文移,从事司察,一如旧章。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,见诸将过,皆冠帻,而服妇人衣,诸于绣镼,莫不笑之,或有畏而走者。 及见司隶僚属,皆欢喜不自胜..

汉相小车(车丞相)(典故)

汉主思李牧(典故)

《史记·冯唐列传》:“上(汉文帝)既闻廉颇、李牧为人良说,而搏髀曰:‘嗟乎!吾独不得廉颇、李牧时为吾将,吾岂忧匈奴哉!’(冯)唐曰:‘主臣!陛下虽得廉颇、李牧,弗能用也。’” 李牧,战国赵之良将,他北防匈奴,屡立战功。汉文帝..

汉主冠(斑皮作冠)(典故)

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高祖为亭长,乃以竹皮为冠,令求盗之薛治,时时冠之,及贵常冠,所谓‘刘氏冠’也。”东汉·应劭注:“以竹始生皮作冠,今鹊尾冠是也……薛,鲁国县也,有作冠师,故往治之。” 汉·刘邦为亭长之时,曾用竹笋皮作冠,..

汉后藏钩(典故)

旧题汉·刘向《列仙传·钩翼夫人》:“钩翼(弋)夫人者,齐人也,姓赵。少时好清净,病卧六年,右手拳屈,饮食少。望气者云:‘东北有贵人气。 ’推而得之,召到。姿色甚伟。武帝披其手,得一玉钩,而手寻展。遂幸而生昭帝。”晋·周处《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