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鱼忘筌(典故)

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庄子曰:‘………筌(筌,捕鱼竹器)者所以在(在,捕得的意思)鱼,得鱼而忘筌;蹄(蹄,捕兔器)者所以在兔,得免而忘蹄;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!’”

庄子在这里以“得鱼忘筌”、“得兔忘蹄”为比喻,并不从消极的意义上使用,承上启下,目的在于比照说明“得意忘言”的道理。后世用“得鱼忘筌”改变了原来的本意,一般都是用在消极的意义上,比喻办事情一旦达到了目的,便把赖以达到目的手段忘掉或抛弃。

唐·张渭《读后汉逸人传》诗其一:“钓时如有待,钓罢应忘筌。”

为您推荐

得其所哉(典故)

《孟子·万章篇上》载: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,子产使校人畜之池。 校人烹之,反命曰:“始舍之,圉圉焉;少则洋洋焉;攸然而逝。”子产曰:“得其所哉!得其所哉!” 春秋时,有人送给郑大夫子产几尾活鱼,子产叫主管池塘的人养在池塘..

登床常侍(典故)

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四九引《唐书》:“刘洎除散骑常侍。洎性疏俊敢言(疏俊,疏放峻急,俊通峻)。太宗工王羲之书,尤善飞白。尝宴三品以上于玄武门,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。 或乘酒争取于帝手。 洎登御床,引手得之。皆奏曰:‘洎登..

德言容功(典故)

《周礼·天官·九嫔》:“掌妇学之法,以教九御,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” 封建礼教以“德言容功”即品德、言辞、仪容、女红(旧指妇女所做的缝纫、刺绣等工作)作为妇女所应具备的四种美德,即四德。亦作“德言工貌”。..

登龙门1(典故)

登龙门3(典故)

唐·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》卷二《贡举》:“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,解褐多拜清紧,十数年间,拟迹庙堂。” 此以“鱼登龙门而成龙”(见“登龙门”1引辛氏《三秦记》)为喻,指称士人科考得中为登龙门。科考制度好比龙门,读书人..

登龙门2(典故)

《后汉书·李膺传》:“膺独持风裁,以声名自高。士有被其容接者,名为‘登龙门’。” 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李元礼风格秀整,高标自持,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。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,皆以为登龙门。 此以鱼登龙门而成龙为喻..

登楼不下(典故)

《太平广记》卷二〇七《僧智永》:“智永尝于楼上学书,业成方下。”(出《国史纂异》) 隋僧智永,晋王羲之后裔。善书,笔力纵横,真草兼备,初立志书札,于所居起楼,誓曰:‘书不成不下此楼。’(见《宣和书谱》十七)后因以喻勤学书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