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羓(典故)

《旧五代史·外国列传》一:“(耶律)德光闻河北军乱,……十六日,次于栾城县杀胡林之侧,时德光已得寒热疾数日矣,命胡人赍酒脯,祷于得疾之地。十八日晡时(晡,音bū。即申时,下午三点至五点。),有大星落于穹庐之前,若迸火而散。德光见之,西望而唾,连呼曰:‘刘知远灭,刘知远灭!’是月二十一日卒,时年四十六,主契丹凡二十二年。契丹人破其尸,摘去肠胃,以盐沃之,载而北去。汉人目之为‘帝羓’焉。

”此事又见《太平广记》卷五〇〇“帝羓”,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》。

羓,音bā,干肉、腊肉。

契丹主耶律德光死,契丹人剖其腹,挖去五脏,以盐充之,载尸北去。

故人称为‘帝羓’。

清·李晖吉、徐灒《龙文鞭影二集》下卷:“汉姬人彘,辽主帝羓。”

为您推荐

第五齐骠骑(典故)

《世说新语·栖逸》:“何骠骑弟以高情避世,而骠骑劝之令仕。答曰:‘予第五之名,何必减骠骑·’”南朝·梁·刘孝标注引《中兴书》:“何准,字幼道,卢江灊人。骠骑将军充第五弟也。 雅好高尚,徵聘一无所就。充位居宰相,权倾人主..

第一流(典故)

南朝·宋·刘义庆撰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桓大司马(桓温)下都,问真长(刘惔字真长)曰:‘闻会稽王(司马昱)语奇进,尔邪(是这样吗)·’刘曰:‘极进,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。’桓曰:‘第一流复是谁·’刘曰:‘正是我辈耳’。” 魏..

棣华(棣萼)(典故)

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华,鄂不。 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。”东汉·郑玄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不,当作拊。 拊,鄂足也。 鄂足得华之光明则然盛兴者,喻弟以敬事兄,兄以荣覆弟,思义之显亦然。” 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篇以棠梨..

颠夭(典故)

颠倒衣裳(典故)

《诗经·齐风·东方未明》:“东方未明,颠倒衣裳。颠之倒之,自公召之。”东汉·郑玄笺:“东方未明,而以为明。故群臣促遽,颠倒衣裳。” 《东方未明》原诗序说:“《东方未明》,刺无节也。朝廷兴居无节,号令不时,挈壶氏不能掌其..

典午(典故)

《三国志·蜀书·谯周传》:“周语次,因书版示(文)立曰:‘典午忽兮,月酉没兮。’典午者谓司马也,月酉者谓八月也,至八月而文王(司马昭)果崩。” “典”意同“司”,十二生肖“午”是马,谯周用“典午”为隐语,暗指司马昭,说他当..

殿阁生微凉(典故)

宋·阮阅《诗话总龟》卷三引《广卓异记》:“唐文宗夏日与诸学士联句:‘人皆苦炎热,我爱夏日长。’柳公权续曰:‘薰风自南来,殿阁生微凉。’……文宗独讽公权两句,辞清意足,不可多得,乃令公权题于殿壁。 ” 柳公权续句辞清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