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闻不如目见(典故)

西汉·刘向《说苑·政理》载:战国时,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理邺,嘱咐西门豹要亲自调查了解情况,不要轻信传闻。

“文侯曰:‘……夫耳闻之,不如目见之;目见之,不如足践之;足贱之,不如手辨之。人始入官,如入晦室,久而愈明,明乃治,治乃行。’”西门豹果然没有辜负魏文侯的希望,到邺地后,深入下层,了解民情,把邺治理得很好。后用“耳闻不如目见”指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。

清末李宝嘉作《文明小史》一五回:“看看新书,看看新闻纸,已经增长不少的知识。但是一件耳闻不如目见,耳闻是假,目见始真。”

为您推荐

【耳闻目睹】成语解释及古文出处

闻:听。 睹:看。亲耳听到,亲眼看见。比喻亲历的事实见证。(现代)鲁迅《呐喊·一件小事》:“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,一转眼已经六年了,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,算起来也很不少。”也作“耳闻目见”、“目见耳闻”、“耳闻目..

耳闻不如目见(译义及出处)

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。 |强调直接经验的可靠。语出汉·刘向《说苑·政理》:“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,目见之不如足践之。”《魏书·崔浩传》:“耳闻不如目见,吾曹目见,何可共辨?”也引作〔耳闻不如目睹〕。《资治通鉴·..

祝鸡翁(尸乡翁、尸乡养鸡)(典故)

旧题汉·刘向《列仙传·祝鸡翁》:“祝鸡翁者,洛人也。居尸乡北山下,养鸡百余年,鸡有千余头,皆立名字。暮栖树上,昼放散之,欲引,呼名,即依呼而至。卖鸡及(鸡)子得千余万,辄置钱去,之吴作养鱼池,后升吴山,白鹤、孔雀数百常止其傍。”..

铸错(典故)

祝融(典故)

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孟夏之月……其神祝融。”《吕氏春秋》卷四《孟夏纪·孟夏》:“孟夏之月……其神祝融。”东汉·高诱注:“祝融,颛顼氏后,老童之回也,为高辛氏火正,死为火官之神。” 古代有神名祝融,他是掌火之官,称火正,死..

颛顼宅幽(典故)

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:“东北海之外,大荒之中,河水之闲(同间),附禺之山,帝颛(zhuān)顼(xū)与九嫔葬焉。” 古代传说帝颛顼和嫔妃葬在附禺之山。后以此为咏古帝王之墓地的典故。 后汉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怨高阳之相寓兮,(..

铸山煮海(典故)

《史记·吴王濞传》:“吴有豫章郡铜山,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益铸钱,煮海水以为盐,以故无赋,国用富饶。” 西汉时,吴王刘濞曾利用当地天然资源,开铜山铸钱,煮海水以制盐,因而致富。后用为咏开发资源以致富之典。 宋·苏轼《苏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