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经·豳风·伐柯》:“伐柯如何·匪斧不克。取妻如何·匪媒不得。……”
《伐柯》小序说,本篇是为赞美周公,并讽谏周成王应以礼迎归周公而作。此首章意为:要砍个斧柄怎么办·没有斧头办不成。要娶妻室怎么办·没有媒人更不行。
以此为喻,说明辅佐朝政也一样不能离开周公。
后因以“伐柯人”用为媒人之代称。
宋·吴自牧《梦梁录·嫁娶》:“其伐柯人两家通报,择日过帖。”
-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!
宋·王铚《王公四六话》卷上:“四六有伐山语,有伐材语。伐材语者,如已成之柱桷,略加绳削而已;伐山语则搜山开荒,自我取之。伐材,谓熟事也;伐山,谓生事也。 ” 骈体文,其句式为四字与六字相间,又称“骈四俪六”。唐、宋较为盛..
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摩揭陀国下》:“其王(注:指婆罗阿迭多王)之子伐阇罗(原注:唐言金刚),嗣位之后,信心贞固,复于此西建立伽蓝。”阇,音shé 伐阇罗,佛家语,即梵文Vajra的音译,为金刚的意思。相传他是古印度婆罗阿迭多王的..
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;河水清且涟猗。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廛兮·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貆兮·彼君子兮,不素餐兮!……” 《伐檀》前之小序云:“《伐檀》,刺贪也。在位贪鄙,无功而受禄,君子不得进仕..
《尚书·周书·吕刑》:“五刑之疑有赦。……墨辟疑赦,其罚百锾,阅实其罪。”旧题汉·孔安国传:“疑则赦,从罚。六两曰锾,锾,黄铁也。阅实其罪,使与罚名相当。 ” 周代刑法规定,凡判刑有疑的均处以罚金。后遂引用为因罪被罚..
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“(岑熙)迁魏郡太守,招聘隐逸,与参政事,无为而化。视事二年,舆人(众人)歌之曰:‘我有枳棘,岑君伐之。我有蟊贼(本指吃禾稼的害虫,此喻指贪官污吏),岑君遏之。’” 枳和棘,本是两种多刺之木,此用以比喻人民..